
前因:苏陀起义;后果:英国和德兰士瓦签订《比勒陀利亚协定》。
文/全历史 老三诺夫娜
前因
苏陀起义:1880年,苏陀地区爆发反英起义,英军主力前去镇压,驻守德兰士瓦的英军人数减少,防务空虚,布尔人趁机举行武装起义。
1880年到1881年,德兰士瓦的布尔人为脱离英国独立,爆发反英起义,并取得了胜利,这就是第一次布尔战争。
德兰士瓦本来就是独立的,但因为财政危机,在几年前接受了英国兼并。但英国也没搞来钱,反而给布尔人增税,所以布尔人很快就后悔了自己的选择。几个德兰士瓦独立时的领导人,比如前总司令克鲁格,到伦敦请愿,想重新独立,但英国政府不答应。
和平的路走不通,布尔人只能选择起义。正好苏陀人也起来抗英,英军多被调去镇压,只有两三千人驻守德兰士瓦。

两个布尔人国家
现任南非布尔军总司令朱伯特是布尔人,他趁机印发起义号召书,在德兰士瓦首府比勒陀利亚召开人民会议,宣布起义。
隔壁城市的一小股英军,立刻赶来镇压。但刚走到首府比勒陀利亚附近,就被朱伯特将军率领的布尔军拦住。朱伯特说这里是布尔人地盘,英军再往前走,就算侵略。英军不听劝阻,开始分发子弹,准备强行前进,布尔军抢先开火,将其全部歼灭。
这支部队竟是英国唯一可以调动的力量。虽然德兰士瓦附近尚有2000英军,但他们分守不同的碉堡。布尔军在朱伯特指挥下,把所有碉堡围住,每个堡垒中的英军,仅能勉强防守,无力突围,更不能救援其他堡垒。所以全部英军,就这样被布尔人分割围困了。
英国任命的德兰士瓦总督是科利爵士,他刚上任不久,还在外地,就临时招募一支千余人的部队,来救德兰士瓦。正式进攻前,他写信给朱伯特劝降,说布尔人大多无知,没法对抗英国,起义毫无希望,如果解散部队,朱伯特这样高素质的人,还能得到重用。
科利见朱伯特没理他,就率军前进,在德兰士瓦边境的山口,跟布尔军遭遇。布尔军全是熟练的射手,英军又穿得太扎眼——红色夹克,蓝色长裤镶着红色滚边,让布尔人很容易找到目标,结果四分之一的英军在此丧生。

第一次布尔战争剧照
凭着几次胜仗,布尔军总司令朱伯特联系英国和谈,诉求就是德兰士瓦独立。苏陀人的起义还没平定,英国政府也不想费力从本土再调军队,首相格莱斯顿为结束战争,愿意以布尔人的诉求为基础,进行谈判。
但科利屡次失败,觉得丢脸,想趁谈判结束前,至少打一次胜仗,就自作主张偷袭布尔军。他带几百人连夜爬上山顶,因为可以俯瞰布尔人营地,他觉得必胜,就让英军朝下挥拳大喊,想以此鼓舞士气,但这就让偷袭的意义全无,布尔人有充分的时间,找到掩体迎战。
居高临下最好的武器是火炮,但科利不懂,也没带来。山顶正好在布尔人射程内,所以英军一点优势都没了,射击水平又不如布尔人,结果又是惨败。

山顶的英军
为防止继续损失,英国首相格莱斯顿答应给德兰士瓦自治权,英国只保留外交权。朱伯特司令见好就收,双方缔结了《比勒陀利亚条约》,第一次布尔战争至此结束。
两年后,布尔军前总司令克鲁格不满足于自治,又通过外交手段,让英国放弃了对德兰士瓦外交的控制,德兰士瓦共和国基本实现了独立。
后果
英国和德兰士瓦签订《比勒陀利亚协定》:1881年,英国和德兰士瓦签订《比勒陀利亚协定》,根据该协定,英国给予德兰士瓦自治权。
结论:尽管再次实现了独立,但独立能否持久,要取决于英国的意愿。后来德兰士瓦发现金矿,英国被利益驱使,大动干戈发动第二次布尔战争,德兰士瓦彻底被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