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突尼斯共和国成立
前因:法国承认突尼斯独立;后果:布尔吉巴就任总统。

文/刘祺 编辑/亦可

前因

法国承认突尼斯独立:从1952年起,突尼斯人民的反殖民运动此起彼伏。法国殖民者受到了政治罢工、抗议活动和武装斗争的沉重打击,最终在1956年3月20日被迫承认了突尼斯的独立。

1957年7月25日,在新宪政党领袖布尔吉巴的领导下,全民公选产生的突尼斯制宪会议最终决议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突尼斯共和国。

在一年前,突尼斯从法国那里赢得了独立的地位,但当时,突尼斯建立的是君主王国,而非民族主义者们追求的民主共和国。

更何况登上王位的,仍是扶植侯赛因王朝的子嗣:被称为“法国人的贝伊(即长官)”的穆罕默德八世·艾敏。自法国于1881年在突尼斯建立起殖民统治以来,历代贝伊向法国人妥协、为法国人服务,成为了侵略者的殖民代理人,只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侯赛因王朝的卖国行为早已被突尼斯人民怀恨在心,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穆罕默德八世·艾敏

突尼斯宣告独立后只过了五天,突尼斯制宪会议的大选就迅速开始了。此一大选的目的,就是选出突尼斯皇帝之下的各级官员。这一选举牢牢掌握在新宪政党的手中。

作为反殖民斗争中声望最高、势力最大的政党,新宪政党要在选举中获胜自然是手到擒来。但新宪政党的领导人布尔吉巴野心勃勃,他想要的是完全的胜利。在布尔吉巴的推动下,大选采取了名单选举制,由各方政党联盟提出候选人名单,选民只有选择投给哪一份名单的权利,没有选择具体人选的权利。

这一规定的意图人尽皆知:布尔吉巴要让立宪会议全盘由新宪政党人掌握,哪怕一个异端分子都别想混进来。不仅其它少数派政党表示十分不满,甚至许多党内高层人物也认为,会议的选举完全可以采取更加宽容的形式,让怀抱不同意见的人士以和平的方式参与政治,而不至于被迫用暴力手段表达政治意见。

但议会选举仍在布尔吉巴的意志下顺利开展了,新宪政党的名单赢得了六十万选票中的五十九万七千票,立宪会议全部的近百个席位都落到了新宪政党人的手中。

新选出的立宪会议组成了新一届政府,布尔吉巴众望所归地就任了政府总理。一经上台,新政府就对旧制度进行了全面清洗和改组,将殖民者代理人和贵族代表踢出国家机关,撤换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官员,将最重要的职位把持在新宪政党人手中。以布尔吉巴为领袖的新宪政党成为了国家的真正掌权者。

艾敏与布尔吉巴(左)

此时,受自由主义思潮影响,法国国内也出现了剧烈的反殖民运动,很多人上街反对法国政府独裁,对殖民地人民进行压迫。尤其是阿尔及利亚独立运动,牵制了法国大批军队,根本没有精力处理突尼斯的问题。

失去法国支持的贝伊此时已经走投无路,国王艾敏本就拒绝独立协定的签署,在制宪会议开会时,更是以拒绝参会的方式,表达不满情绪。但这些微不足道的反抗已经无济于事了,掌握了政权的新政府开始利用政府法令,逐步削弱王室的权力。

政府先是在废除了贝伊家族成员的一切特权和豁免权,把王室削为庶民。国王艾敏明白大势已去,亲自在法令上署名,没有提出任何抗议,希望换来一个苟且偷安的结局。但政府接着颁布法令,授予政府首脑自由使用贝伊的名义发布国家法令的权力,不再需要经过贝伊本人的“最高批准”,贝伊连“橡皮印章”的地位都失去了。

至此,王室已经失去了形式上的特权和实际上的权力,连财产也被政府以不法攫取的罪名没收了,只保留了王室的名号和贝伊的王位而已,布尔吉巴也曾轻蔑的说:“国王这个尊号只不过是空洞而无意义的两个字”。但新政府最终决心斩草除根,将旧势力反扑的可能性彻底扼杀在萌芽中。

1957年7月15日,突尼斯军队取代皇家卫军控制了王宫,剥夺了王室的行动自由。十天后,新宪政党决定取缔君主制、建立共和制。布尔吉巴亲自在制宪会议上历数君主制的种种罪恶,得到了会议的批准同意,从而正式废黜了穆罕默德八世·艾敏,成立了突尼斯共和国。

这位侯赛因王朝的末代贝伊经历了一年的软禁之后被释放,在政府的监视下度过余生,最终于1962年含恨而死。

后果

布尔吉巴就任总统:突尼斯共和国成立以后,布尔吉巴就任共和国首任总统,从此大权独揽,开启了突尼斯历史上长达30余年的“总统独裁”时代。

结论:立宪会议产生了突尼斯历史上第一个民选政府,而新政府在布尔吉巴的领导下最终废除了君主制,清扫了殖民势力和封建势力的残余,建立了突尼斯共和国,开启了突尼斯历史的新纪元。

阅读数 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