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阿瑜陀耶与素可泰合并;后果:拉玛铁菩提二世军事改革。
作者:南溪 / 编辑:陆伯让
1438年,素可泰王国的玛哈·昙摩罗阇四世去世,作为藩属,素可泰的领土全部归宗主国阿瑜陀耶王国统辖,使得阿瑜陀耶疆域扩展,以往的土地制度不再符合需求。
1448年,波罗摩·戴莱洛迦纳国王实施“萨克迪纳制度”,将全国的土地分配给贵族官吏和平民百姓,确立了封建统治制度。
阿瑜陀耶王朝建立之初,原来是承袭素可泰王国的制度,政通人和相安无事200余年,怎么到了波罗摩·戴莱洛迦纳当国王,就突然要变更这祖宗之法呢?
因为阿瑜陀耶不再是罗斛(即罗涡)那一隅之地。

罗斛(左)后来联合了素攀武里,发展壮大,成为阿瑜陀耶王朝。
先王波隆摩罗阇二世非常有野心,正巧那时候,素可泰王国的国王玛哈·昙摩罗阇四世去世,原本就臣服于阿瑜陀耶的素可泰彻底灭亡,并入阿瑜陀耶。
暹罗东击高棉,北攻兰纳,成为中南半岛上的霸者。对外征服已经不是首要问题,治理这个这个庞大的王国才是最紧要的事情。
而当时的暹罗国军政民政不分,地方统治者统辖当地事务,虽说名义上是国王统领一切,但阿瑜陀耶王国已经今非昔比,国土辽阔不,哪里能做到国王亲理天下事呢?
波罗摩·戴莱洛迦纳早早就意识到了问题。
戴莱洛迦纳的政治启蒙特别早,七岁就开始了。他父亲波隆摩罗阇二世吞并了素可泰后,就想任命自己的儿子为素可泰总督,加强控制。
据说戴莱洛迦纳的母亲是素可泰王国的公主,这个具有素可泰血统的小王子再合适不过了,于是只有7岁的王子成为素可泰总督。
但是戴莱洛迦纳真正掌权是15岁,也就是此时,他接触了阿瑜陀耶的核心问题。
这一年,父王派他到素可泰的首都彭世洛任太守,直接掌管一方政务。王子在这些北方城市生活了10年,这10年中他的双眼落入了不少问题。

戴莱洛迦纳雕像,泰国有以他命名的荣誉勋章。
在当前的土地制度下,奴隶们不仅容易消极怠工,还经常拉帮结派进行反抗和暴动,还有不少人外逃。
而且阿瑜陀耶历来喜欢用王储镇守重要城市,当争夺继承权时,王储肆意收纳流民,国家很容易走向动乱。
要想个办法,把民众束缚在土地上。
到了1448年,波隆摩罗阇二世逝世了,王子波罗摩·戴莱洛迦纳继位为王。
他迁都到了彭世洛(素可泰故土),很快,就下达了新的政令。
戴莱洛迦纳王强硬收回了全国的土地,再按爵位级别进行分配。
爵位最高的副王封地10万莱,普通平民占地10莱至25莱,他们必须依附占地400莱以上的某个贵族或官吏,每年缴纳实物地租,同时还要为主人服劳役,他们不能随意迁徙,不能擅离主人的管辖。
这就是“萨克迪纳”制,简单说来,就是国王分封土地和人口,封臣的权力和财富都来自国王的赐封。
戴莱洛迦纳自从7岁开始在素可泰地区经营,又迁都到彭世洛,接着要攻打北部兰纳国的借口,将军队往北方素可泰领地集中,阿瑜陀耶贵族的传统势力,很难触及到此。

彭世洛位于阿瑜陀耶北方,是素可泰故土重镇。
所以,从新都彭世洛发出的政令,在刚刚收服的素可泰地区最先推行。
为了配合这种土地制度,戴莱洛迦纳还进行了军事和宫廷的改革。先是将民政和军政分开,又分别设立文、武沙木罕两个大臣,命他们分别统领全国政务和军务。
然而,阿瑜陀耶故地的贵族们舍不得自己的土地,他们支持留在故都的王子,也就是后来的波隆摩罗阇三世,屡屡反对国王的命令。
1488年,戴莱洛迦纳去世,波隆摩罗阇三世继承了王位,迫不及待地将都城迁回阿瑜陀耶,弟弟拉玛铁菩提二世则留在彭世洛,继续治理素可泰故土。
戴莱洛迦纳的改革让诸多小贵族拥有了土地和人口,支持“萨克迪纳”制。波隆摩罗阇三世的短暂统治,已经无法撼动。三年后,拉玛铁菩提二世在哥哥死后继位,坚持这项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军事改革,暹罗进入了全盛时期。
后果:拉玛铁菩提二世军事改革
十五世纪中期,拉玛铁菩提二世在萨克迪纳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军事改革,提高了军事实力,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结论:波罗摩·戴莱洛迦纳创立萨克迪纳制使得泰国的封建制度得以确立,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产生,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也正是因为此制度,阿瑜陀耶王朝从未发生过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