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果里金矿的发现;后果:布尔战争。
文/全历史 老三诺夫娜
前因
果里金矿的发现:1884年,科学人员在德兰士瓦境内的果里地区,发现含量丰富的大金矿。从此,英国为控制金矿,一直伺机吞并德兰士瓦。
1895年,英国南非公司董事罗德斯,进攻德兰士瓦经济重镇约翰内斯堡,打算逼迫布尔人接受英国统治,但最终失败。
南非公司是英国政府的特许公司,在德兰士瓦西侧统治大片土地,跟政府性质差不多。董事罗德斯很有野心,自从德兰士瓦发现的大金矿后,他就想将该国吞并,而德兰士瓦政府跟“外地人”的矛盾,正好让他钻了空子。
原来,兰德金矿开发有难度,布尔人的资金和技术跟不上,只能让外国人开采,德兰士瓦政府则收取税金。这些外国人主要来自英国,有近10万人,经济中心约翰内斯堡就是靠他们建设起来的,所以他们很希望有选举权,能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政策。

金矿中的劳工
但德兰士瓦总统克鲁格觉得英国人扰乱了布尔人的安定,并不愿给他们选举权。根据原来的法律,外地人来德兰士瓦一年,就可参加选举,但克鲁格一再修改法规,把一年改为五年,又改为十四年。英国人不满,组成“民族同盟”,请求政府变革法规,但一直没成功。
罗德斯利用“民族同盟”对德兰士瓦政府的不满,跟他们合作。让他们做内应,自己派军队进攻,里应外合,消灭德兰士瓦。为此,他制定了周密的计划:
第一步,让“民族同盟”闹事,向总统克鲁格下变革法规的最后通牒。罗德斯根据经验,判断克鲁格一定不答应,“民族同盟”就进行第二步,即带领约翰内斯堡的英国人暴动,占领金矿,候在边界的英国军队,则立马前来支援。第三步,金矿被占领后,德兰士瓦失去财源,必然接受英国兼并。

罗德斯
英国殖民大臣张伯伦支持这个计划,并鼓励罗德斯,迅速行动。罗德斯跟“民族同盟”约定暴动时间,并通知手下詹姆森将军,率几百人的军队,守在德兰士瓦边境,约定时间一到,立马来往金矿所在地。然而事情却出现了变数。“民族同盟”中不少人,对武装暴动决心不足。他们担心,万一失败,一定会被监禁或者驱逐,到时候连赚钱的机会都没了。所以他们经过商量,决定退出罗德斯的行动。
没有“民族同盟”的策应,行动就失去了正当性,也很难取胜,罗德斯请示张伯伦后,决定暂时取消计划。然而他命令詹姆森撤军的电报,后者却没收到,所以仍旧按照约定时间德进入兰士瓦,朝金矿开去。
而德兰士瓦总统克鲁格,已经通过密报,提前获悉了这个计划。他故意没有打草惊蛇,而是装作不知道,引蛇出洞,好一网打尽。他安排了伏击的军队,詹姆森带军队一露头,布尔人就四处开枪。英军不知道布尔人藏身何处,辗转于山峰和丘陵间,四处躲藏。最后弹尽粮绝的英军被包围在山谷里,全部投降。

德兰士瓦总统克鲁格
而约翰内斯堡的“民族同盟”,听说两军交火,才知道军队已经如期举事。他们只好配合,仓促暴动,企图占领金矿。但因为没有军队外援,克鲁格提前安排的警察,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其镇压下去。罗德斯兼并德兰士瓦的闹剧,就这样收场了。
自从兰德金矿被发现后,英国和布尔人的为争夺利益,矛盾就从没停止过。但此次抢占德兰士瓦的闹剧,是矛盾升级的顶点。英国虽然道了歉,但德兰士瓦并不敢对暴动者施以重罚,英国吞并德兰士瓦的野心,也没有减轻分毫。
后果
布尔战争:1899年,为彻底消灭布尔人,占领德兰士瓦境内的兰德金矿,英国发动第二次布尔战争。
结论:“外地人”和德兰士瓦政府的矛盾,并没有因此终止,他们持续通过政治手段争取选举权,也给了英国找茬布尔人的借口,第二次布尔战争的爆发,也跟此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