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瓦加斯上台;后果:巴西加入反法西斯阵营。
前因
瓦加斯上台。1930年10月26日,巴西自由党的革命力量推翻了保守的路易斯政府。
1932年6月,圣保罗派为夺回巴西政权,对另一派系的巴西现任总统瓦加斯发动了一场复仇战争。瓦加斯在美国的支持下,成功镇压起义,并借此巩固了政权。
上台伊始,瓦加斯就预料到反对派圣保罗派会复仇。所以他甫一上台,就在国内发表独裁法案,建立军事独裁,更加强势的控制局面,打压国内各种反对团体。

瓦加斯
瓦加斯甚至声称:“巴西是一个大病院,巴西人民是虚弱有病的人民。国家需要一个医生,那就是独裁。”
然而,瓦加斯的独裁法案却激怒了工人群体,他们没有得到瓦加斯当初承诺的利益,反而受困于他的专制。于是,巴西的工人暴乱事件接连不断的发生。
圣保罗派头领普列斯特斯借着工人不断爆发的起义,趁势发起了自己的政变活动。他宣称与巴西工人们站在一起推翻瓦加斯政权,只有推翻瓦加斯政权,他们才有活路。
普列斯特斯还在自己的老巢圣保罗州组成了一个“统一阵线”,集结了一批反对瓦加斯统治的人,统称为圣保罗派。为了继续在政治上孤立瓦加斯,圣保罗派提出了一个极受群众欢迎的口号:“恢复宪政”。圣保罗派驻扎过恢复州自制,限制总统权力,召回总办、召开制宪会议,得到了巴西工人们的大力支持。
瓦加斯当然不会坐视不理。
儒利奥·普列斯特斯的族谱
为了阻止圣保罗派的声势进一步壮大,瓦加斯立即在1932年5月14日签署了一项命令,决定在1933年5月3日进行制宪会议选举。
瓦加斯这一应对,可以说是釜底抽薪,从根本上取消了普列斯特斯政变的根基,而且还争取到了一大部分群众的心,巴西人民开始恢复对瓦加斯的信任。
第一回合,瓦加斯险胜。
随后,为了安抚制宪派,瓦加斯还派出自己的私人代表、司法和内政部长来到圣保罗跟普列斯特斯进行谈判,谋求和平解决纷争。
但是,普列斯特斯要的并不是瓦加斯的妥协,他想要的是在全国恢复自己的政权。更何况,普列斯特斯已经得到了英帝国主义者对他复仇计划的支持。于是,瓦加斯的这位私人代表只能无功而返。
1932年7月9日,在圣保罗、米纳斯吉拉斯、南里约格朗德和里约热内卢等地,同时爆发了反瓦加斯的武装冲突。
普列斯特斯声明,他的新政府不再服从瓦加斯的领导,并废除了1930年11月以后瓦加斯颁布的一切法令和命令。在英国的支持下,这场由圣保罗派发起的反瓦加斯政府运动,逐渐演变成了延续了好几个月的巴西内战。
热图利奥·瓦加斯的族谱
制宪派的兵力高达八万人,拥有步枪、机枪、坦克和大炮,几乎与瓦加斯拥有的武力持平,战争陷入僵持。
而此时,美国的进一步介入改变了巴西的局势。
美国政府从瓦加斯和普列斯特斯开打一开始,就系统的向瓦加斯政府输送武器。美国驻巴西大使摩根在9月22日的紧急报告中就这样写道:“瓦加斯轰炸圣保罗的飞机,是不久前从美国得到的。”
与之相对,英国则竭尽全力的给予圣保罗派以最大限度的援助。
不过与美国相比,英国的援助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伦敦政府形式上已经承认了瓦加斯政府,不能公开反对它,不过英国还是想办法给普列斯特斯提供了一艘巡洋舰,以提高圣保罗派的气势。
1932年9月,瓦加斯政府因为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援助,军事优势逐渐明显。而圣保罗派则因为英国应援不及而节节败退,最终在9月28日请求停战。
第二回合,瓦加斯完胜,他也化解了自己的执政危机。
后果
巴西加入反法西斯阵营。1942年8月22日,巴西总统瓦加斯正式宣布向德国、意大利开战,巴西成为南美唯一一个参加二战的国家。
结论:圣保罗派克林格将军代表圣保罗派武装力量指挥部在投降书上签了字,瓦加斯取得了胜利。这场起义过后,瓦加斯彻底粉碎了巴西国内的反动势力,他的统治也得到了巩固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