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迪史密斯会战:英军陷于被动的布尔战争前半段
前因:克鲁格电报事件;后果:英军在南非增兵二十余万。

文/全历史 老三诺夫娜

前因

克鲁格电报事件:1895年,德兰士瓦挫败英国对德兰士瓦的兼并战争,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给德兰士瓦总统克鲁格发去贺电。该电报让英国产生危机感,担心德国和布尔人在南非联合,排挤英国人,为第二次布尔战争埋下伏笔。

1899年,南非布尔人围攻英国纳塔尔殖民地最重要的城市——莱迪史密斯,英军突围和解救都告失败,陷入全面被动防御状态,这就是莱迪史密斯会战。

莱迪史密斯会战是第二次布尔战争前半段最重要的战役,是由布尔人主动发起的。

随着兰德金矿的发现,英国和布尔人为了争夺利益,矛盾越来越深,布尔人知道,打一仗已经免不了了,不如趁英国援军未到,布尔在人数上占优势,抢先下手,打几场胜仗再说。所以布尔人率先宣战,第二次布尔战争爆发。

布尔军快速围攻英军最集中的地方,即英国纳塔尔殖民的重要城市——莱迪史密斯。

布尔军在城外山顶扎营,威力十足的大炮正好射进城内。英军守城的是怀特中将,他分兵三路,打算将布尔人赶下山去,好解除遭受居高临下炮击的局面。

布尔人在山顶的绝杀武器,“长汤姆斯”炮

中路军的任务是炮轰山顶的布尔大炮。但英国人擅长攻打固定的城池,而布尔人作战灵活,经常变换炮位,英国人刚锁定攻击目标,布尔大炮就跑没影儿了,所以任务没能完成。

右路军的任务是攻打侧翼的布尔人。但因为天太黑,一部分军队竟走丢了,等收拢了部队,已耽误太多时间。布尔侧翼指挥官博塔,趁机率军离开原地,转到英军右翼。所以英军把火力对准正前方时,布尔炮火竟从右边射来,英军顿时陷入混乱。

左路军打算占领布尔军背后更高的山顶,好占据制高点。他们趁天黑艰难地爬上山顶,搭好掩体,天亮后才发现,因为天黑看不清,他们占领的根本不是最高处。而布尔人趁他们搭掩体的当口儿,早就占据了真正的制高点,英军又吃了大亏。

三路军全部陷入僵局,守城的怀特中将无奈,只好下令全线撤退。仅一天,英军就损失上千人,朝野震动。如果最重要的城市莱迪史密斯不保,英国就很难再控制纳塔尔殖民地,邻近的大本营开普敦也会受到威胁。所以英国调拨援军,由布勒中将率领,前来救援。

布尔民兵团

救援的关键,是突破布尔军守卫的小镇科伦索,然后就能与城中的英军汇合。而进入镇子,则需要从桥上过河。驻守此处的布尔军,比英军少很多。指挥官博塔的策略是,不指望完全拦住英军,以最小的损失,给敌人造成最大伤害即可。所以他不防守河上的桥,而是全军隐蔽在河岸边的山坡上,只等英军过河,好居高临下发起攻击。

布勒仍是分兵三路进攻:

担任主力的是步兵队,炮兵队跟在后面提供支援。然而不知为什么,步兵走得很慢,炮兵队反而率先过河,跟布尔军对峙。但大炮进攻比较复杂,还没安好炮架,布尔人的子弹就从山坡上射下来,主帅隆上校中弹负伤,被抬下阵地。

布勒还安排了左翼炮兵,打算抄到布尔军背后。但他们不认识路,在不该拐弯的地方提前拐弯,以为到了山背后,其实刚好从布尔人阵前经过,全军暴露在炮火下,伤亡惨重。

这两路炮兵虽然初战失利,但还算镇定,架好大炮开始反击。但后勤又出了问题,炮弹供应不足,没炮弹的士兵,只能当活靶子,他们全丢弃大炮,逃离战场。

布勒中将

这时,担任主力的步兵队才赶到。步兵作战勇敢,两军僵持不下。但布勒面对之前的损失,已丧失信心。他命敢死队抢救丢在阵地的大炮,然后全军撤退。但布尔指挥官博塔也想抢大炮,枪炮雨水般倾斜而来,两支英军敢死队,几乎全军覆没。

此役英军损失上千人,10门大炮落在布尔人手中,莱迪史密斯却仍被布尔军死死围着。

布尔人对莱迪史密斯的围攻,彻底打乱了英国的计划。他们原本打算,三路大军直取布尔最重要的城市比勒陀利亚,从根本上迅速歼灭布尔国家。然而布尔人对莱迪史密斯的包围,却让开普敦受到威胁,英军只好分兵救援。

除了莱迪史密斯,布尔人在西线对金伯利和中线斯托姆贝格的围攻也颇为顺利,也同样挫败了布勒派去的援军。英国在南非的惨败震惊了世界,维多利亚女王激愤地说,绝对不存在战败的可能性。于是调拨二十余万援军,奔赴南非。布勒引咎辞职,英国陆军元帅罗伯茨接任远征军总司令。布尔战争开始进入下一阶段。

后果

英军在南非增兵二十余万:1899年,因英军在莱迪史密斯等地的惨败震惊世界,英国女王发誓消灭布尔人,遂向南非增兵二十余万。

结论:莱迪史密斯会战,让英国屈辱至极。但大规模英军到来后,布尔人的好运气就用光了。此战也成为第二次布尔战争中,布尔人最后的荣光。

阅读数 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