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荷争夺巴西:萨尔瓦多之围
前因:1624年,荷兰入侵葡属巴西,占领首都巴伊亚州的萨尔瓦多城;后果:1630年开始,荷兰西印度公司将南美洲总部建在巴西东北岸的累西腓(现巴西伯南布哥州首府)。

前因:

1624年,荷兰入侵葡属巴西,占领首都巴伊亚州的萨尔瓦多。

1625年4月到5月,葡萄牙与西班牙联军在巴西东北岸的萨尔瓦多港与荷兰守军交战。葡西联军以绝对优势,战胜了守城的荷兰士兵,是为萨尔瓦多围城战。

萨尔瓦多本来就是葡萄牙人建造的城池,巴西也是葡属领地,攻守双方的身份怎么就颠倒了呢?

原来,自从1532年,葡萄牙在巴西沿海建设了第一批殖民点以来,巴西独有的名贵木料巴西木,以及靠近赤道的巴伊亚、伯南布哥等地区的甘蔗种植园就给葡萄牙王室带来了巨额财富,这让同样从事海外殖民和贸易的荷兰眼红不已。

16世纪80年代,葡萄牙王室后继无人,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以自己与葡萄牙王室有血缘关系为由,同时以武力威胁,强行登上了葡萄牙王位,并使得两国组成伊比利亚联盟,他自己成为两国的联合君主。

葡西联合,其实相当于葡萄牙成了西班牙的附属国。这让很多葡萄牙人不爽。

在巴西,葡萄牙人为了逃避向王室缴纳的税款,经常暗中与荷兰做生意。

荷兰西印度公司是荷兰对美洲殖民的主要机构

到17世纪初,荷兰商人不仅掌握了欧洲和巴西之间贸易总额的2/3,还摸清了巴西海岸线的水文地理,知道由于巴西海岸线过长,葡萄牙并没有足够兵力做完整的防守。

直到1624年,不满足于赚取贸易差价的荷兰人终于决定对巴西下手了。

5月,荷兰西印度公司下属的军队派出26艘战舰,装载着450门大炮和3300名战士横渡大洋,直奔葡属巴西的首府巴伊亚州。

轻敌大意的葡萄牙守军勉强抵抗了一阵,就被迫将都城萨尔瓦多拱手相让,自己跑到城外打游击去了。

几个月后,萨尔瓦多失守的消息终于传回伊比利亚本土。时任联合帝国君主的腓力四世,决心大力支持葡萄牙人反攻。一来是为天主教和帝国的尊严(荷兰此时已是新教国家),二来这也涉及他自己的利益。

于是,次年2月,葡西两国联合组成的一支规模空前的舰队,在大西洋上的中转站佛得角会师,向巴西开去。

一个月后,联军先头部队抵达萨尔瓦多东面水域,这7艘轻型侦察舰负责在主力军抵达前窥探敌人形势。他们发现,荷军并没有对萨尔瓦多的防御系统做太多升级,而且似乎对联军靠近毫无觉察。

很快,其余战舰也汇集到海港入口。由威廉·肖顿指挥的三千荷兰守军,这才发现大事不好,慌忙整顿城防。

4月1日开始,西班牙将军托莱多把全部战舰锚定成半月形队列,将整个萨尔多瓦海港堵得水泄不通。18艘荷兰舰船被联军困住,成了死棋,只能停泊在岸防炮台的射程范围内,以集中射击的方式抵御强敌。

但联军并不急于从水面寻求突破,而是利用兵力优势将所有荷兰人都驱逐到防御工事背后,再不紧不慢地挖掘堑壕,顺便在所有关键位置上部署攻城炮位。原来,联军从欧洲带来了重型攻城炮,打出的炮弹可以飞越外围工事与城墙,落到城区内爆炸。只要炮位设置合理,整个萨尔瓦多城都可以控制在火力范围内。

与此同时,联军指挥官派遣4000士兵在舰队的炮火掩护下,从侧翼登陆,和坚持抗争的葡萄牙游击队取得联系,从陆上包围萨尔瓦索城。

水路堵死,陆路不通。对荷兰人来说,更严峻的是吃饭问题。

自占领萨尔瓦多以来,他们不断遭到周遭乡村印第安人和葡萄牙游击队的袭击,没能获得足够的物资补给,只能依靠战前储备裹腹。此时粮食告急,军心也跟着不稳。

荷兰守军之中,有部分北欧雇佣兵和随行黑奴,开始逃出城投降。余下人员罢免了指挥官威廉,转而选举佣兵将领汉斯继续指挥作战。

绝望的守军决定背水一战。他们偷偷点燃2艘军舰,派敢死队员驾火船冲向联军舰队,想迫使封堵海口战舰疏散,以获得逃生缺口。但该行动很快被联军发现,火船在炮火轰击中沉没。至于参与突围的普通战船,也有12艘被击沉或重创,只剩下6艘继续艰难地镇守锚地。

相反,伊比利亚联军却在攻坚战中步步为营,以兵力和火力优势摧毁荷兰阵地。

5月1日,荷军宣布投降,这场持续1个月的战役落下帷幕。

后果

1630年开始,荷兰西印度公司将南美洲总部建在巴西东北岸的累西腓(现巴西伯南布哥州首府)。

结论:萨尔瓦多之围是葡萄牙在与荷兰“巴西之争”中的关键性胜利。但荷兰人的野心并未被遏止,五年之后,巴西东北海岸的伯南布哥州又被荷兰占领,荷兰人在此建立起“新荷兰”,巴西被迫接受荷兰二十四年的殖民统治。荷兰将西印度公司的总部建在了巴西累西腓(现巴西伯南布哥州首府),极大地影响了巴西的种植经济和贸易格局,为其后的发展路径埋下了伏笔。

阅读数 1.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