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1821年3月,伊图尔维德与反殖民的起义军领袖文森特·格雷罗宣布了“伊瓜拉计划” ,提出建立独立的君主立宪制墨西哥;后果:1823年3月19日,阿古斯汀被迫退位,墨西哥合众国成立。
前因:
1821年3月,伊图尔维德与反殖民的起义军领袖文森特·格雷罗宣布了“伊瓜拉计划” ,提出建立独立的君主立宪制墨西哥。
1822年7月21日,墨西哥独立运动领袖之一的阿古斯汀·伊图维尔德自封为皇帝,是为阿古斯汀一世。
两个月前的一天夜里,墨西哥城内的驻军在一位中级军官的带领下,高呼着“阿古斯汀一世万岁”的口号来到伊图尔维德的住宅外面。除了军人,还有一批平民打扮的人集结于此。
这些人大声呼叫伊图尔维德的名字,要求他出任墨西哥的国王、皇帝。伊图尔维德在呼声中出现在阳台上,故作迟疑,然后退回屋内,假意要和议会及其他执政同事们商量一下。不久后,他第二次出现,郑重承诺会“满足民众的请求”,戴上墨西哥的王冠。
第二天一早,伊图尔维德亲自召开议会,他在军中的亲信有上千人到场,他们或者涌入会场、和议员们混杂在一起,或者拥挤在出口处,依旧高呼阿古斯汀一世万岁,宣称凡是拒绝推选他做皇帝的都要被处死。

伊图维尔德以贵族风度赢得了民众的好感和信任
在随后的投票环节里,半数以上的议员都选择了弃权,通过票十七票,反对票十五票。
大部分议员都心知肚明,所谓满足民众请求、所谓投票选举,不过是伊图尔维德自编自导的戏,不论投票结果如何,伊图尔维德一定会称帝。
伊图尔维德是墨西哥的土生白人贵族,早年就进入西班牙殖民军服役。1810年,伊达尔戈等人发动墨西哥独立战争的时候,他刚刚被升为少尉。此后十年,他多次辗转于各地,镇压起义军。
1820年的12月,伊图尔维德还是殖民政府用来对付民族独立起义军的一件利器。当时他被总督任命为南部军区指挥官,主要任务是镇压由维森特·格雷罗领导的南部山地起义军。
多次交战连续失利之后,野心家伊图尔维德很快就明白了,这是他个人命运的转折点。
要求独立的本土力量逐渐壮大,总督和殖民政府早晚会成为“过去时”,选对阵营很重要。
伊图尔维德果断地站到起义军的阵营,还将自己在军中多年培植的亲信也拉到民族独立阵营。不仅如此,南方起义军的首领包括格雷罗本人此前都持自由主义的立场,并不支持政治和宗教上的中央集权,而是更倾向于地方自治,成立一个向美国那样的邦联。
在伊图尔维德的三寸不烂之舌鼓吹下,格雷罗也开始相信墨西哥还无法实行民主,君主制才是实现和平过渡的最佳政体。
这也为伊图尔维德称帝埋下了伏笔。

将墨西哥本土力量联合起来的伊瓜拉计划
1821年2月,伊图尔维德和格雷罗联名发表“伊瓜拉计划”。这个计划的目的就是将所有本土力量团结在一起,共同寻求独立。故此,计划宣称在墨西哥的土地上,欧洲人、土生白人和印第安人应该团结起来,建立一个君主制国家,把墨西哥打造成一个以天主教为国脚d额独立的新帝国。
在伊瓜拉计划的鼓舞之下,除了来自西班牙的远征部队还在无条件地支持征服,其余势力的队伍一支接一支地站到伊图尔维德的一边。
以土生白人为主的大庄园主和天主教教士,倾全部财力和影响力支持独立事业;因格雷罗的号召力而凝聚起来的农民和土著印第安人表示愿意冲锋陷阵;伊图尔维德自己的士兵更是忠心耿耿。伊图尔维德成为联军总指挥。
当年8月,连打了几场败仗的新西班牙总督胡安·奥多诺胡迫于局势,与伊图尔维德签订了科尔多瓦协定,表示承认墨西哥独立。
一个月后,伊图尔维德率联军进占墨西哥城,宣布独立,并自封为临时政府的首脑。
在伊图尔维德的操控下,议会成立了,并且宣布他为终身上将和摄政者,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
他相信自己离皇帝宝座近在咫尺。况且他手中有最强有力的工具——军队,伊图尔维德手下握有近七万的正规军。在墨西哥城解放之后,这些士兵仍驻扎在城内和城郊,听伊图尔维德指挥。
伊图尔维德近乎军事独裁者的表现,最终还是引起了议会中一部分自由主义者的不满。五月,议会提出为节省军费开支,将军队人数裁撤掉一半左右。伊图尔维德大怒,认为这是自由主义党派针对自己的阴谋,为的是夺取军权。
于是,伊图尔维德决定尽快动手。他找来一个名叫皮亚·马卡的中级军官,授意他安排此事。而这位马卡正是带头高呼“阿古斯汀一世万岁”的军官。
后果:
1823年3月19日,阿古斯汀被迫退位,墨西哥合众国成立。
结论:伊图尔维德称帝是墨西哥为实现独立而付出的“代价”,这次帝制的失败尝试也为之后合众国的成立做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