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西阿利条约:既是交易,也是镣铐
前因:孟尼利克二世;后果:埃意战争。

文/全历史 夏虫虫语冰

前因

孟尼利克二世

1889年,绍阿国王孟尼利克取得了阿比西尼亚皇帝之位,是为孟尼利克二世。孟尼利克二世是现代埃塞俄比亚的缔造者。

1889年5月,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和意大利政府,签订了《乌西阿利条约》。该条约,实际上是意大利趁机侵略埃塞俄比亚的一个阴谋性条约。

《乌西阿利条约》的签订,源于孟尼利克二世对意大利武器装备的需要。

当时,孟尼利克二世刚清除了政敌,当上了埃塞俄比亚的皇帝。他深知要巩固手里的权力,稳定国内局势,必须要增强军力。然而,埃塞俄比亚是个落后的非洲土著国家,缺少先进的枪炮弹药。为了弥补这一点,孟尼利克二世必须求助于西方国家。

孟尼利克二世

当时,可供他求助的有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孟尼利克二世对英法十分有敌意,对意大利则倍感友好。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法国曾在二十多年前开通了苏伊士运河。运河连接了红海地中海,大大节省了欧洲与亚洲之间的水运航程。位于非洲东北角的埃塞俄比亚,一下子在战略位置上变得极其重要。

英、法、意三国都想侵占埃塞俄比亚,控制红海入口。英法两国发展得早,所以早就在非洲进行了殖民扩张,而意大利还没来得及行动。

这就使得孟尼利克二世把英法视为大敌,而选择和没有暴露出野心的意大利合作。

为了获得军事上的帮助,孟尼利克二世就找到了意大利首相克里斯皮,双方签订了《乌西阿利条约》。条约规定:意大利要向埃塞俄比亚提供武器弹药,承认孟尼利克二世为埃塞俄比亚皇帝。同时,条约的第17款还强调:埃塞俄比亚在与其他欧洲国家交往时,可以通过意大利政府给予协助。

孟尼利克二世根据此条约,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意大利的武器支持。作为回报,他又把北部的厄立特里亚等沿海土地划给了意大利,同时还降低了意大利商品的过境关税。

埃塞俄比亚位于东非

这些事做完以后,孟尼利克二世喜滋滋地以为,自己已和意大利达成了友好关系。他甚至还把意大利政府看成了朋友。可是随后,他就发现大事不妙了。

意大利政府非常狡猾,他们在《乌西阿利条约》的意大利文本上,擅自篡改了文字。他们把条约的第17款里的 “可以”换成了“必须”。

按照这个说法:埃塞俄比亚在与其他欧洲国家交往时,就必须要通过意大利政府给予协助。这样一来,埃塞俄比亚就稀里糊涂地变成意大利的殖民地了。

孟尼利克二世得知消息后,非常震惊。他马上给意大利首相克里斯皮写信,表示自己不接受这种说法。

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孟尼利克二世又赶紧向欧洲宣布:埃塞俄比亚不需要任何国家的帮助,它只祈求于上帝。这个意思是,意大利无权给埃塞俄比亚“作主”。

克里斯皮

不久,孟尼利克又宣布将《乌西阿利条约》予以废除。意大利首相克里斯皮得到消息后,非常生气。但是,他不想直接撕破脸,而是用200万发子弹作礼物,贿赂孟尼利克二世。孟尼利克二世接到礼物后,竟一口回绝了,表示自己不同意拿国家的主权交换弹药。

克里斯皮见一计不成,就又生一计。他想唆使埃塞俄比亚的贵族反对孟尼利克,并取而代之。克里斯皮洋洋得意地说,只要孟尼利克不存在了,这个帝国就会分裂成南北两半,最后都会置于意大利的崇高保护之下。

为此,意大利政府联系上了埃塞尔比亚的提格雷王公曼加沙,鼓动他反对孟尼利克,还许诺事成之后推举他为新皇帝。曼加沙表面答应了,可碍于自己没有足够的实力,一转头就倒戈了,站到了孟尼利克二世的一边。

克里斯皮见此计划又破产了,就决定用武力让孟尼利克二世屈服。埃意之战,随后一触即发。

后果

埃意战争

1894年,意大利在收买利诱及内部颠覆都没有奏效的情况下,对埃塞俄比亚不宣而战。半年时间内,意军就侵占了阿克苏姆等地。

结论:《乌西阿利条约》是孟尼利克二世,在没有认清意大利殖民野心的情况下签订的。这个条约随后被宣布做废,这既显示了孟尼利克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的决心,也促使了埃意战争的爆发。

阅读数 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