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建议德瓜分刚果:绥靖的精髓
前因:一战后比属刚果收复失地;后果:希特勒横扫西欧。

文/全历史 范范之辈

前因

一战后比属刚果收复失地:1922年,比属刚果通过战后审判战败方德国的机会,收复了之前被德属东非霸占的刚果领地。这就在二战前夕引发了再次被纳粹德国瓜分的危机。

1937年11月,早已被各国认可的比利时殖民地刚果,如今却被英国张伯伦政府里的哈利法克斯勋爵拿出来作为交换筹码,向纳粹德国的元首希特勒示好。张伯伦建议德国完全吞并比属刚果。

这是英国人在切实感受到纳粹德国的威胁之后,采取的一种绥靖策略。因为近年来希特勒不断扩充军备,终于提出要解决德国生存空间的问题。于是,英国给出了祸水外引的答复。

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会见

果不其然,瓜分刚果建议提出之后的第二年,英国驻德大使亨德森同希特勒和他的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在柏林秘密会谈,双方进一步明确了德国全权占领刚果的建议。亨德森甚至走得更远,因为他在答复里宾特洛甫的问题时说,关于侵占刚果盆地和恢复原来德国殖民地是不矛盾的。

这是继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德勾结瓜分刚果之后,第二次秘密交易了。不同的是,此次英国的计划是想把德国对欧洲的威胁引向刚果。如果希特勒真如英国人所愿,将扩张重心放在东非,或者延迟突袭欧洲的军事计划,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是否会有所不同呢?也就是说,这次的秘密外交有可能彻底改变二战的方向和对象。

希特勒的扩张环境

无论希特勒作何选择,英德双方之间的这些秘密交易内容,一直都是一级机密,直到后来法国政府公布德国外交部档案时,此事的真相才大白于天下。刚果和比利时人非常的愤怒和后怕,原来自己曾经处于被侵略和吞并的危机中。

英国驻德大使与希特勒的此次秘密会谈,希特勒显然是一种赞同的眼光。毕竟德属非洲在一战中的失利,就吃亏在被刚果等周围殖民地的包围,如果比属刚果能够变成德属刚果,便成为德国在东非的一张王牌。况且刚果盆地的丰富物产和资源,一直都对欧洲各国有极强的吸引力。

德属东非的四周环境

同时,希特勒非常清楚英国首相张伯伦的心思,知道英国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建议,是想将德国的注意力引向非洲,这样就对欧洲的威胁小一些。

然而,希特勒很明显对欧洲更感兴趣,非洲殖民地的扩张并不代表就会在欧洲问题上有所让步。几天后,德国军队照样开进了奥地利,二战爆发。

正是因为英国张伯伦政府采取这种损人利己的做法,以及消极应战的态度,才让希特勒有了突袭欧洲的机会和勇气。甚至直到希特勒占领奥地利,走出欧洲扩张的第一步时,英法仍然以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听之任之。而英法德意四国首脑的《慕尼黑协定》将这种绥靖政策引向了顶峰。

《慕尼黑协定》中张伯伦与希特勒会面

随着希特勒撕毁《慕尼黑协定》,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这才预示着英法等持续推行祸水东引的绥靖政策彻底失败。英德谈判瓜分刚果的计划也因此寿终正寝了。

英国人的这种实用主义和丧失原则的做法使得他们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因为阿道夫·希特勒对殖民地并不介意,所以刚果仍然属于比利时。

那么对于此次英德秘密交易的对象比属刚果来说,刚果自由邦的合法继承者比利时政府在欧洲局势紧张的时期,必须随时对付因为自己军事力量弱小而丧失领地和被出卖的威胁。这便是当时像身为殖民地的刚果一样,非洲各国所面临的紧张局面。

后果

希特勒横扫西欧:英国在向德国提出侵占刚果,将祸水引向非洲的时候,德国已经开始准备要向欧洲扩张。

结论:二战前夕,英国为了祸水东引,以牺牲殖民地刚果为代价,向德国提议侵占比属刚果,这正是英国张伯伦政府所奉行的绥靖政策的最好体现。

阅读数 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