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窑遗址:虢国墓地旁的都城遗址

在三门峡虢国墓地的东南方向,有一处李家窑遗址。在2000年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古发掘,结果发现了城垣、城壕、建筑遗址等,原来,这是一个大型的虢国都城遗址。这处都城与上村岭虢国墓地仅相距2公里。

有趣的是,两年后,李家窑遗址又再度进行考古发掘,而这次的发掘中,发现了5座与虢国墓地具有差异的墓地。在李家窑遗址中的M44、M24、M26、M34、M37等五座墓葬,根据其丧葬特点、以及陪葬品的差异来看,很可能是当时被虢国并吞的焦国。

《今本竹书纪年·周纪》:“(周幽王)七年,虢人灭焦。”

位于三门峡的虢国,其实是南虢、北虢两国中的南虢国。北虢位于下阳,南虢位于上阳。最初,立于现今宝鸡市虢镇的西虢国,为了躲避犬戎的骚扰,决定东迁至三门峡。不过,在此之前,三门峡一地早已经是焦国的领土。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在公元前775年,虢国消灭了焦国,并占领焦国旧地建立新都。

在李家窑遗址挖掘的宫城与城垣之间,分布着零散的制骨、制陶与冶铜作坊。此处发现的冶铜作坊含有大量的炼渣和陶范,可以合理推测在春秋初期的虢国具有一定程度的实力以制造青铜器。除此之外,还有用于储存粮食的谷仓。其中,最值得讨论的是制骨作坊。在制骨作坊中,考古人员发现了数以千计的骨器成品、半成品、骨料等,并有制骨工具铜锯、砺石等。

废骨料锯切面显微照片

从出土的骨器切面来看,得知当时的骨料还是以锯为主要切割手法,并无看到利器切割的完整平面。另外,制骨作坊的兽骨,有牛、羊、猪等常见畜类,也有少量的狍、兔、猫等兽骨。有学者指出,在制骨作坊中的牛骨大都是残缺的,但猪骨却基本完整,从这个层面上可以推测,牛骨是当时用于祭祀或制成其他骨类工具的主要材料。而完整的猪骨则表示虢国该处的制骨作坊,应该与屠宰场关系紧密,在牲口屠宰后就会直接运送到此处进行加工。

阅读数 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