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大祀、中祀、天子受册宝、御楼肆赦、受外国使贺则用之。”
雅乐泛指宫廷祭祀活动和朝会礼仪中所用的音乐,起源于周代的礼仪制度,用于郊社(祭祀天地)、宗庙(祭祀祖先)、宫廷礼仪(朝会大典)、乡射(统治者宴享士庶代表人物),以及各种军事大典,以协和天地、殷荐祖考、颂赞功德为历代封建君臣所重。
作为确立国家政权、划分等级差别的重要标志,雅乐的意义更多的在于政治之功效,而非艺术之本质。“先王”制乐绝不允许掺杂丝毫“郑卫之音”、“靡靡之声”,政治严肃性、儒家思想正统性几乎是其制作的全部着眼点。
中唐安史之乱后,一些儒士大夫重新提起了“尊王攘夷”之说。韩愈、柳宗元掀起的以儒学复兴为旨的复古运动至宋朝已蔚成气候,加之辽、西夏的不断犯边,“复圣古、斥蛮夷”的思想得到了北宋上层统治阶级的普遍认同。

具《宋史·乐志》记载:“有宋之乐,自建隆讫崇宁,凡六改作”,即太祖建隆和岘乐,仁宗景祐李照乐,皇祐阮逸乐,神宗元丰杨杰、刘几乐,哲宗元祐范镇乐,徽宗崇宁魏汉津乐。南渡之后,由于国力衰竭,未曾大举制乐,仍沿用北宋旧乐。
这种产生于时代大背景下的复古情节,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朝堂大乐的制作。各制乐官员以“复古”、“正雅”为出发点,以古圣经书为据,谨守先王之言,严斥胡夷音声,将大乐制作与儒家纲常伦理、阴阳五行之说结合,把雅乐制作的复古风气推向一个高潮。
有宋一代,诸君臣皆重雅乐制作,尤其视雅音之儒家正统性为重。以君王为例,宋历代君主不仅数次下诏改乐换律,还亲自参与到雅器制作之中。比如对古琴的制作,这种被古人视为器中君子的乐器,在唐代受到较大冲击,而至宋代,崇古的音乐风使之迅速恢复了正统的音乐地位。

数位君王雅好古琴,宋太宗曾亲增琴七弦为九弦,制新琴谱三十七卷,各调式琴曲一百五十九首,还培养了一大批古琴高手。宋徽宗嗜琴如命,曾专门设立“万琴堂”,搜集南北名琴绝品。君王的这种举措,客观上促进了古琴的制作。
自宋代《风雅十二诗谱》产生以来,至元、明、清的六、七百年间,便常有所谓诗经乐谱一类的作品出现。元代的熊朋来,明代的李文察、刘濂、聂双江、朱载堉,清代的乾隆帝、汪双池、邱之稑等,都曾为《诗经》谱曲。
以清乾隆的《钦定诗经乐谱全书》谱曲最为全面,影响最大,共计311篇,箫、笛、钟、琴、瑟各谱,凡1555谱。这些《诗经乐谱》,均以“复古”为其主导思想,而开启这股重塑诗乐古风的正是宋代宫廷雅乐。

辽的思想文化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十分推崇儒学,还直接从中原接受了汉传佛教,同时也有中原的道教。辽代有很多佛塔,中国北方地区有许多辽塔,著名的山西应县木塔就是典型的辽塔。这些都是辽代推崇佛教的最生动体现。
与中原不太相同的就是契丹文化中专门尊母系的“再生”仪,这也是中国北方民族共有的特点。在辽代的历史中,母后干政的事很多见,国舅的影响也很大,这是中原汉族的王朝中不多见的。
辽的雅乐主要用于祭祀、尊号册礼(册封皇太后、册封皇太子)等。辽雅乐的音律大致与前朝的律制相同,也是十二律,以周朝的空径为三分的黍尺九寸管为标准,即以长分,直径分的管作为黄钟管。

在《辽史·乐志》中有这样的记载:“雅乐在者,其器雅,其音亦西云。”表明辽雅乐的音乐风格带有西域色彩,这无疑是受唐朝雅乐的影响。唐朝时期中国的各民族,在音乐上很善于彼此交流和吸收外来文化,唐朝的坐部伎和立部伎创作曲调,普遍应用龟兹及西凉音乐。可见,在唐代的音乐中,西域风格的音乐占有相当部分。受此影响,辽雅乐的音乐风格中也不难找到西域音乐的影子。
相比之下,金朝统治者对佛教不是很推崇,且曾一度下令禁止私自剃度为僧。这一举措是为了吸取辽朝过分信奉佛教,而忽略了对国家的建设的教训,然而金也没摆脱类似的命运。难怪元世祖忽必烈会说:“辽以释废,金以儒亡。”
《金史·乐志》中曾记载雅乐的用途:“凡大祀、中祀、天子受册宝、御楼肆赦、受外国使贺则用之。”金统治者命大臣们制定乐律,众人的意见也不统一,各自都有自己的理由。诸大臣对于雅乐器的制造方法、音律的制定、所用乐器的数目等都各抒己见。

问题的焦点集中在编钟、编磬这两件大型乐器上。但出发点都不是音乐本身,而是对统治阶级有没有益处,是否符合统治阶级提倡的“不清不浊,不高不下。”经过几番争论,由魏汉津照当时皇帝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三关节长度之和作为九寸,就成了黄钟管的长度。
金的雅乐中,还保藏有中原春秋战国时期的八佾乐舞。《金史·礼志一》记载:“设宫县乐南遗外门之外,八佾二舞表于乐前,又设采茨乐于应天门前。”
又载:“大乐令帅工人于宫县之内,文舞八佾立于县前表,后武舞八佾各为四佾立于宫县左右,引舞执纛等在前,又引登歌乐工由卯殿而升,各就其位,歌、击、弹者坐,吹者立。”这说明金雅乐中的八佾乐舞分为文舞与武舞,文舞八佾在宫县乐前表演,武舞八佾各分为四佾站在宫县乐的左右表演。
在历史的进程中,一个王朝被另一个王朝取代是历史自然规律,是不可悖逆的。新王朝建立,通常要从旧王朝的遗民中寻找乐师,从他们手中获得先朝的音乐文化、各种制度等等。辽雅乐由于继承了唐雅乐而带有西域风格,金雅乐又是在战争中获得了宋大晟乐从而建立起来的,而宋雅乐又受唐雅乐的影响,宫廷雅乐的基本框架就这样一代代保留下来。
在朝代的更迭中,伴随着的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个朝代的消亡,他的音乐文化会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涵留下来。这传承与发展,是包括在民族融合之中的,是伴随着战争、通商、文化交流传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