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侵略者露出獠牙
前因:《乌西阿利条约》;后果:阿杜瓦战役。

文/全历史 夏虫虫语冰

前因

《乌西阿利条约》

1889年5月,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和意大利政府,签订了《乌西阿利条约》。该条约,实际上是意大利趁机侵略埃塞俄比亚的一个阴谋性条约。

1896年,意大利政府为了满足自己的殖民野心,对埃塞俄比亚发起了入侵。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组织军队,对意军进行了反击,第一次埃意战争正式打响。

意大利之所以要挑起战争,是因为孟尼利克拒不出卖国家主权。

此前,意大利和埃塞俄比亚签订了《乌西阿利条约》。意大利政府在签约后,偷偷地把条约进行了篡改。这样,埃塞俄比亚就有沦为意大利附庸国的风险。孟尼利克因此宣布废除条约,直接使意大利的野心化为泡影。

意大利政府得知消息后非常愤怒,于是决心动用武力逼迫孟尼利克屈服。当时,对埃发起战争的任务,落到了意大利的厄立特里亚总督巴拉蒂里将军头上。巴拉蒂里接到任务时,非常自信,甚至在意大利国会上当场表示,“要把孟尼利克装在笼子里,运回罗马”。

埃皇孟尼利克二世和泰图皇后

战前,巴拉蒂里开始制定对埃塞俄比亚的作战计划。他认为,埃塞俄比亚只是非洲的土著国家,埃军必定是一帮乌合之众。基于这个基本的判断,巴拉蒂里制定的计划就比较简单。他想把埃军引诱到他构筑的防御阵地里,然后对他们予以全歼。

与此同时,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也在抓紧时间,积极地制定反击措施。他意识到,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殖民野心已经完全暴露出来了,此时正是向意大利反击的时机。

为此,孟尼利克一方面联系国内的各诸侯,召集兵力;一方面又进行了战前准备。他下令,命埃军在重要道路上设置补给站,以保证军队日后的补给充足。

埃塞俄比亚

一切准备得差不多后,孟尼利克就命令埃军向阿杜瓦挺进。这个举动,完全出乎巴拉蒂里的意料。他预计埃军会向阿迪格拉特进军,这样,巴拉蒂里就可以在那把埃军一举歼灭了。

然而,孟尼利克并不是没有头脑的君主。他知道阿迪格拉特是意军的防御阵地,为了占据主动地位,自己不能孤军深入。孟尼利克命令埃军占领阿杜瓦,这样,埃军就可以对阿迪格拉特的意军形成侧翼包围之势。

巴拉蒂里见此情况,不得不重新调整作战方案。他立即在阿杜瓦东部的萨乌里亚构筑了一条新防线,并部署56门大炮,阻挡埃军从阿杜瓦的进攻。

孟尼利克并没有着急进攻,巴拉蒂里也不敢轻举妄动。双方为了谨慎起见,都在观望对方的态度。他们就这样僵持了长达一个月,埃军一直包围意军,意军则一直躲在堡垒后面。此时,埃军的食物供给已经消耗殆尽了,士兵们也疲惫不堪。孟尼利克不得不下令,命埃军班师回去。

意大利首相克里斯皮

正在此时,意大利首相克里斯皮得知了战况。他不由得勃然大怒,随即向巴拉蒂里发了一封电报,指责他胆小懦弱。原来,克里斯皮是对埃塞俄比亚发起侵略的幕后主导者。此人是非常激进的殖民主义者,极具扩张野心,甚至被德国首相俾斯麦嘲笑“他胃口太大,却不幸长着满嘴蛀牙”。此时,克里斯皮急需意大利能赢得对埃战争的胜利,以此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巴拉蒂里看到克里斯皮的电报后,受到了不小的刺激。他不甘心担上胆小鬼的骂名,决定主动出击。他立即命令萨乌里亚的4个意大利旅,开始向阿杜瓦进军。至此,阿杜瓦战役正式打响。

后果

阿杜瓦战役

1896年3月1日,意大利军队占领了埃塞俄比亚的阿杜瓦。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派出十余万军队对意军进行了反击,取得了胜利,历史上称为“阿杜瓦战役”。

结论: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相当于在国际社会公开暴露了自己的殖民野心。埃皇孟尼利克二世没有退缩屈服,为日后阿杜瓦战役的胜利赢得了主动权。

阅读数 1.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