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门格斯图成为埃塞俄比亚总统;后果:埃革阵建立埃塞俄比亚过渡政府。
文/全历史 胥言
前因
门格斯图成为埃塞俄比亚总统:1977年,埃塞俄比亚军官门格斯图·海尔·马里亚姆掌控临时军政府,出任埃塞俄比亚国家元首。
1991年5月,埃塞俄比亚总统门格斯图出逃,流亡津巴布韦,反对派武装随后攻入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执政长达14年的门格斯图独裁政权倒台。
在门格斯图的统治后期,僵化的经济政策,以及国内连续不断的武装冲突,已经让他的政权处在了破产的边缘。80年代的一场大饥荒中,埃塞俄比亚饿死了超过一百万人,门格斯图却连赈灾的钱都拿不出来。

1983年到1985年的埃塞俄比亚饥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美国歌手迈克尔·杰克逊与莱昂纳尔·里奇特意创作了歌曲《we are the world》为灾区募捐,这首由45位歌手共同演绎的歌曲也成为了最有名的慈善单曲。图为该单曲封面。
在受灾最严重的提格雷省,当地人一直以来就对门格斯图不满。这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提格雷人大部分是农民,而门格斯图一直力推“社会主义改革”,把大批农田收归国有,导致很多提格雷人失去了土地。
第二,提格雷人主要信仰埃塞俄比亚正教,而门格斯图掌权不久,就开始打击和被推翻的皇室关系匪浅的埃塞俄比亚正教,连主教都遭到了罢免。
饥荒爆发后,门格斯图没能拿出任何救灾方案,提格雷人彻底愤怒了。在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领导下,提格雷人发动了大规模武装起义。
灾荒也让埃塞俄比亚国内财政入不敷出,为了稳住国内政局,门格斯图只好向盟友苏联求助。
当时,埃塞俄比亚最依赖的盟友就是苏联,一年能拿到几亿美元的援助,但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开始专注于国内改革,缩减了对外援助。门格斯图不敢怠慢金主,亲自到苏联求见戈尔巴乔夫。
双方会见时,门格斯图请求续签即将到期的《友好合作条约》,并且增加援助力度。戈尔巴乔夫闭口不谈援助,反而要求门格斯图进行改革,把权力下放。门格斯图此行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又怎么可能主动放权呢?当场表示拒绝。

门格斯图
援助没要到,战场形势也迅速恶化。在提格雷省的夏尔地区,政府军惨败给提格雷和厄立特里亚的反对派武装,损失了两万多人,被迫退出了提格雷省。
门格斯图接到报告,还故作轻松地对手下说,提格雷省不重要,平时还要从其他地方往那里运送物资,现在反倒省下了这笔开销。
嘴上这么说,门格斯图心里却是焦急如焚,把政务都留给亲信处理,自己出国寻找其他援助来源。
门格斯图又访问了民主德国。门格斯图没想到的是,他刚到德国,就接到了国内出事的消息。
门格斯图离开后,空军司令、陆军参谋长等军方高官发动政变,杀死了门格斯图的亲信国防部长海尔·吉约吉斯。政变集团随后宣布,将与反对派就停火、组建过渡政府等事宜进行谈判。
门格斯图紧急飞回国内,趁政变集团立足未稳,借助自己在军中的威信,指挥卫队逮捕了领头的几位将军,然后清洗了军队指挥层。
虽然门格斯图保住了权力,但是能带兵的指挥官已所剩无几。反对派武装很快占领马萨瓦港,切断了门格斯图接收外援的海上通道。戈尔巴乔夫也知道门格斯图政权离崩溃不远了,撤走了所有苏联军事顾问,断绝了援助。

1991年,亚的斯亚贝巴街头,一辆报废的苏联坦克。
万般无奈之下,门格斯图决定在国内推行改革。
可惜为时已晚,反对派武装已经占领了国内大部分地区,门格斯图能够控制的只剩下了亚的斯亚贝巴等几个大城市,改革已经失去了意义。
门格斯图最后只能带着家人和几个亲信逃往津巴布韦。反对派武装不开一枪就进入首都,推翻了门格斯图政权。
后果
埃革阵建立埃塞俄比亚过渡政府:1991年,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推翻门格斯图独裁政权,建立临时过渡政府。
结论:门格斯图下台,标志着埃塞俄比亚进入民主化时期。然而,作为对厄立特里亚人的回报,新上台的执政党答应进行厄立特里亚独立公投,为后来厄立特里亚脱离埃塞俄比亚以及埃、厄两国边境冲突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