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皖战争:争夺统治权
前因:“安福俱乐部”成立;后果:段祺瑞下台。

文/谭百万 编辑/亦可

前因

“安福俱乐部”成立:1918年,段祺瑞组建“安福俱乐部”来操纵第二届国会议员选举,把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势力挤出中央政府,直、皖矛盾激化。

1920年,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和以吴佩孚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为争夺北京政府统治权,在京津地区爆发了战争。

直皖战争的时间很短,过程也很简单。双方在北京东西两面的两个战场展开,西线上直系与皖系的边防军激战于高碑店,但一时胜负未决,此时曾“表示”中立的日本骤然插手,将直系逼退两英里外,由于日本的插手,直系一时落于下风。

吴佩孚率兵突袭边防司令部所在的松林店,并乘胜追击到长辛店,此时奉系也大军压境,打得皖系连连溃败。段祺瑞看此时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便在开战仅仅5天后,发表声明,自请罢免官职,这场直皖战争,以直系大获全胜告终。

吴佩孚

那么,双方为何会大打出手呢?这就要说到他们在争夺中央政府政权问题上,由来已久的矛盾。

三年前,由于北洋军阀张勋率兵进入北京,复辟清朝帝制,大总统黎元洪被张勋赶下了台。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成为副总理总统,黎元洪只好以副总统之职代理总统,而段祺瑞则重任国务总理,谁都想独自掌握中央大权,二人就此开启了新的“府院之争”。

不过,这时直系皖系之间,因为都分享着权力,尚能和平相处,使他们之间矛盾扩大化的,是二人的政见不合。当时桂系军阀宣布脱离政府而“自主”,占领两广,段祺瑞、冯国璋二人都想统一全国,不过却是一个主战、一个主和。

段祺瑞提出要“武力统一”,并派出直系军队去攻打两广的桂系,这乃是段祺瑞的一石二鸟之计,他既想收复两广,又想借此消耗直系实力。冯国璋当然不肯,因此他极力主张“和平统一”,并指使前方的直系军队消极怠战,自动退兵,由此,直皖矛盾进一步加深。

段祺瑞一看局势已成这样,决定先下手为强,组建了“安福俱乐部”,借此来操控第二届的国会选举,选出了徐世昌为大总统,不但将冯国璋赶下了台,还将以冯为首的直系势力都挤出了中央政府。

但是由于双方矛盾由来已久,已经不仅仅是段、冯二人之间的矛盾,早已发展成直系、皖系两大势力集团的对抗,所以即便是冯国璋下台,也没有解决直皖系之间的矛盾,反而在吴佩孚和曹锟成为直系军阀新任首领后,矛盾更加激化。

段祺瑞

就在直系、皖系双方正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之时,西方国家势力又进来横插一脚,点了一把火。帝国侵略者们此时急于在中国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段祺瑞的亲日政策遭到了英美的嫉视,英美帝国主义就反过来支持与皖系不和的直系,以此来抑制日本在中国的扩张。这样一来,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使得直皖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了。

到了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被迫将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而段祺瑞此时却秉承日本政府的旨意,无条件签署了对德和约,并且根本无心关心国家命运如何,一直忙于利用从日本的借款,扩充实力,准备内战。

段祺瑞的这一系列行为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吴佩孚、曹锟见段企图发动内战的意图如此明显,决定不能坐以待毙,便利用全国人民高涨的反皖情绪,对段控制下的皖系亲日政府大肆攻击。

为了能一举击败皖系,吴佩孚和曹锟可谓是做足了战前准备,他们怕日本会暗中助段,便向英美求援,在英美两国联手施压下,日本被迫“表示”中立。此外,他们还拉拢了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结成反段联盟。

直皖战争中获胜的直奉联军将领合影

一切准备就绪的情况下,吴佩孚公开宣布段祺瑞的罪状,表示要“诉诸武力,攘除奸凶,以纾国难”,13日张作霖立即响应,带领奉系部队入关,以助直倒皖,段祺瑞见此情形不好,如若交锋,皖系必将受到直奉两面夹击,所谓双拳难敌四手,因此他想推迟战争的爆发,但此时早已箭在弦上,无法挽回,直皖战争爆发了。

后果

段祺瑞下台:1920年,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在战争中大败,段祺瑞被迫辞职,中央政府控制权落入直系和奉系军阀手中。

结论:直皖矛盾与战争是北洋军阀分裂的开端,深刻影响着后来中国政局的变化,此后,不但北洋军阀内部之间斗争不断,而且还将大大小小的地方军阀都拉入到了斗争当中,造成了国内连年混战的局面。

阅读数 8.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