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伦纳:奥地利国父
前因:苏军解放维也纳;后果:卡尔·伦纳成为联邦总统。

文/比目

前因

1945年4月15日,苏军解放维也纳,卡尔·伦纳向斯大林毛遂自荐由他出面组织奥地利政府。

1945年春天,苏军解放维也纳。就在苏、英、美、法四国军队忙着在奥地利划分地盘的时候,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也从格洛格涅茨(或译格洛格尼茨)郊区的森林重返维也纳,他等待这一天已经太久了。

这位老人就是后来被称为奥地利国父的卡尔·伦纳。

卡尔·伦纳

1945年4月3日,卡尔·伦纳独自来到奥地利当地的苏军司令部。他来不仅是为了控诉苏军进军维也纳时部分行为侵犯了当地居民的利益,更是为了表明自己愿为重建奥地利国家效劳——奥地利前任总理、赴巴黎和会代表团团长、国民议会最后一任议长、社会民主党领袖,似乎没有人比政治经验丰富的卡尔·伦纳更合适这项工作了。

卡尔·伦纳来得正是时候。斯大林正为奥地利头疼——虽然维也纳攻势是苏军打的,但奥地利全国是由英国、美国、法国分区占领的,就连维也纳最后也被四国瓜分了。把这样一个小国再分成两个更小的小国实在是无意义,但若是奥地利独立,它又会倒向那一边呢?

1945年4月15日,卡尔·伦纳给斯大林的信就像一针强心剂——卡尔·伦纳在信中提到了他之前与列宁和托洛茨基的交往,回忆起当时自己帮助从沙俄逃亡的俄国同志时的场景,并对苏联表示赞赏。卡尔·伦纳认为西方的美、英、法并不了解现在的奥地利,而“奥地利的前途无疑是属于社会主义的。”而斯大林也同样在复信中关心了奥地利的“独立、完整和幸福”。

奥地利位于欧洲的十字路口

1945年4月27日,奥地利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奥地利社会党、人民和共产党三党联合执政,卡尔·伦纳任总理。伦纳心里很明白,临时政府的成立是一回事,盟军认不认又是另外一回事,当务之急就是重建共同体和民主基础,调停国内的阶级矛盾,避免给大国以任何干预和插手的机会。他警告人民党警惕法西斯残余的影响抬头,共产党避免过分的激进言论,社会党放弃吹毛求疵态度,力求三党应当合作,否则奥地利沦为“外国种植园中的工人”。

卡尔·伦纳的努力卓有成效。1945年10月20日,一直与卡尔·伦纳互通有无的苏联单方面宣布恢复与奥地利的外交关系,率先承认伦纳政府;紧接着,盟国占领军最高领导通知,正式承认伦纳政府的权力扩大到奥地利全境。

作为一个出生底层,一步步艰苦奋斗走到今天的政治家,作为一个著作颇丰,对奥地利社会各阶层都有充分了解的思想家,卡尔·伦纳几十年政治生涯的经验、一战前组建政府失败的教训似乎在二战这几年被发酵成最肥沃的养料,让这位老人在奥地利国家重建工作中展现出无尽活力。

1945年12月20日,联邦议会一致选举卡尔·伦纳为联邦总统。这位老人在任期最后一年的最后一天因心脏病突发死去,而他留给奥地利人民的1950年新年献词中依旧在给鼓励奥地利人继续完成国家独立和重建:“我们奥地利人永远不会灰心丧气。谁儿乎像是从死人中间挺身而出——我们的共和国就是这样——谁像我们的民族那样从上一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中以如此惊人的方式挣扎出来,谁就会相信生活,信赖未来,首先充满这样的信心:人类在暂时的混乱中会找到达到公正的和持久的和平的出路。”

后果

1945年12月20日,联邦议会一致选举卡尔·伦纳为联邦总统

意义:卡尔··伦纳在苏占区建立的临时政府得到了奥地利全境及盟国的认可。从此,奥地利得以不受占领军影响进行民主选举和政治重建,探寻一条既不同于德国又不同于捷克斯洛伐克的现代国家发展方向。卡尔··伦纳一生奉献给奥地利解放事业,是当之无愧的奥地利国父。

阅读数 1.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