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威廉五世担任东印度公司董事长;后果:荷兰在印尼建立国家殖民制度。
作者:黄梦玲/编辑:李曳白
前因
威廉五世担任东印度公司董事长:1780年,英荷第四次海战爆发,尼德兰共和国大统领威廉五世担任公司董事长,荷兰东印度公司和政权已有趋于统一的倾向,公司逐渐走向崩溃。
1777年,荷兰颁发给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书期满,政府不愿延期,东印度公司濒临崩溃。
东印度公司危急存亡之际,英荷第四次海战爆发,荷兰忙于战争,公司特许证书被允许延期。政府同时派出尼德兰共和国大统领威廉五世担任公司董事长,试图稳定荷兰在印尼的统治。

荷兰东印度公司船只
威廉五世到达印尼后,为稳固荷兰在印尼群岛的地位,本想派遣舰队镇压各地起义,但此时殖民政府兵力不足,根本没法打仗。不仅如此,威廉五世发现东印度公司在资金上同样紧张。
其实,在威廉五世上任前,公司就已负载累累,和英国的战争刚结束,负债额就达到将近六千万盾。公司财政江河日下,但威廉五世出生于宫廷世家,从小养尊处优,过惯了奢靡生活,公司财政可以紧张,他的生活却不行,管理公司期间,他花费大价钱买快艇、买别墅,每年花1.6万盾包旅馆召开会议。上梁不正下梁歪,公司官员贪腐成风,公司情况越来越差。
荷兰政府见威廉五世治下的公司乱象丛生,决心整顿,政府派出委员会对公司改革,要求加强政府监督和东印度的通商防御对策。但威廉五世不同意,他是主张亲近英国的奥伦治党人,一向主张荷兰靠拢英国,怕加强印尼军事的防御,会激怒英国,整顿措施被搁置下来。
但随着公司负债增加,不久之后,荷兰政府再度派委员会对公司调查,发现公司近年支出的资金中,一共花了8500万盾,但出产的东西只值2000万盾,这当然都是威廉五世惹的祸。
事态正在恶化了,委员会提议减削开支,增加新税收。威廉五世也愿意接受这些意见,为了表态,他还主动提倡“自由献金”,让荷兰官员把财产的百分之二付给公司,但公司的官员们各个腐败,想着威廉把钱花完了,现在居然让我们掏钱?没人回应他的倡议。威廉五世的治理措施让荷兰政府很不放心,不久之后,为了整顿公司,荷兰政府派尼德堡来“救火”。

荷兰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绿色部分)
尼德堡原是法律顾问,也是主张亲近英国的奥伦治党人,他被任命为改革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最高委员会会长。尼德堡认为商人搞不了军事,国家又不能过多管制经济,所以提出把东方贸易交给私商经营,而将军事防御交由国家负责,试图以此挽回公司面临的崩溃局面。但尼德堡到达巴达维亚后,发现公司里都是“蠹虫”,仅凭一己之力根本没法使公司起死回生。
就在公司本身朝不保夕的情况下,法国大革命爆发了,公司内部一群亲法人士集体反对威廉五世,威廉随即逃亡英国,在英国期间,他劝说东印度各殖民地要对英国待以友邦之礼。此时,尼德堡已经主政东印度公司,由于同是亲英派,他赞同威廉五世的观点,认为在当前的局势下,为了避免冲突,应该保持同英国的友谊,解除了本国军舰的武装。但尼德堡的主张激起了亲法人士的反对,荷兰政府原设的最高委员会,也认为尼德堡的做法泰太过大胆。

荷兰东印度公司发行的银币
尼德堡也没能处理好公司乱局,荷兰政府决定放弃东印度公司。但此时,尼德堡领导的最高委员会还没解散,由于尼德堡不想公司结束,他虚构罪名将支持结束公司的评议院委员和最高指挥官韦格纳予以逮捕,表示对结束公司决定的抗议,以期阻止公司被结束的命运。
尼德堡的做法让荷兰政府重新考虑东印度公司的去留,但公司内部乱象丛生,尼德堡只能勉力维持,不久之后,尼德堡在乘船出行时突然病死,荷兰政府终于宣告东印度公司结束。
这样,荷兰东印度公司彻底崩溃,但这不意味着荷兰在印尼殖民结束,而是让荷兰政府以新的方式来治理印尼,鉴于此前政府对殖民地掌控不够全面,一种新的治理方式应运而生了。
后果
荷兰在印尼建立国家殖民制度:1799年,东印度公司宣告结束,荷兰在印尼建立起国家殖民制度。
结论:荷兰东印度公司宣告结束,标志着荷兰在印尼的殖民方式从公司转向国家治理,进入殖民新阶段,荷兰在印尼的殖民政策更加激进,印尼反抗荷兰的斗争也随之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