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起高楼:巴西迁都往事
前因:库比契克就任巴西总统;后果:卡斯特罗就任巴西总统。

前因

库比契克就任巴西总统。1956年巴西总统儒塞利诺·库比契克上台,任巴西总统。

1956年9月,巴西总统儒塞利诺·库比契克下令,兴建新城市巴西利亚,并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

十年前,库比契克竞选总统时,就有人向他喊话:“巴西利亚怎么搞!”他回答:“我会完成迁都!”

能否完成迁都事宜已经成为了每一任巴西总统验证执政能力的终极指标。

早在一百多年前,巴西独立时,独立元勋安德拉达·席尔瓦就提出过迁都的意见。

巴西利亚地理位置

里约热内卢虽然好,但它有个最大的劣势,就是靠海,一旦有敌军进攻,就是现成的靶子,躲都没地方躲。在他的设想中,新首都最好能放在内陆,原则上距离海岸线越远越好。

库比契克是一个政治强人,说到做到,竞选成功后,就开始全面推进迁都工作。他搞了一个“五年计划”,并提出口号,“5 年等于 50 年”。

当时在野的民主党认为这一工程劳民伤财,会使巴西经济遭受重创,《巴西人报》甚至称他为“巴西的法老”“愚蠢至极”。

但更多的巴西人都认为应该迁都。因为里约人口压力实在太大了,没有规划,犯罪率高,贫民窟遍地,且受地形限制,城市难以发展。

反观巴西利亚,位于戈亚斯高原,海拔1100米,气候温和。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几乎正好处于巴西的地理中心,是绝佳的迁址地点。

但只有一个问题,就是要快,库比契克必须在任期内完成此举,因为在巴西下一届政府绝不会继续上一届的政府的任何工程。

库比契克顺应民意,并利用国会的力量推进迁都事宜。当年9 月,国会批准成立 NOVACAP 公司,专门负责巴西利亚建设,同时开展规划大赛,由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统筹并担任主评委。

查看完整族谱

儒塞利诺·库比契克的族谱

奥斯卡·尼迈耶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一次“城市设计比赛”,为新首都招募规划方案。

为了迎合库比契克在执政之初就提出了“5年内实现50年进步”的口号,参与比赛的设计师卢西奥承诺,四年之内建成巴西利亚。库比契克只用了三天就同意了卢西奥的规划。

为了建好新都,库比契克还挑选了最好的艺术家和建筑师来帮助卢西奥设计和建设。有人声称,“很明显,巴西利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建筑师的城市,而不是一个规划师的城市。”

卢西奥没有食言,他只用了不到四年,就让巴西利亚崛起在巴西高原上。

库比契克得知此事后,兴高采烈的将巴西的首都正式由里约热内卢转移到巴西利亚,并将10月2日迁都这天定位巴西利亚的市庆日,里约热内卢从此让出了首都“宝座”。

这个拖延了近 200 年的计划,在库比契克手中基本建成只用了 41 个月。

但随着时间推移,许多城市问题慢慢浮现,甚至有人称巴西利亚是“灾难性”的一座城市。

当时,卢西奥为巴西利亚按照功能分区,把整个城市人为分割为行政、文化、居住等区域,甚至会细分汽车修理区、酒吧区、仓库区等,这给市民造成了极大不便。

巴西利亚棚户区

生活的不便利导致无论是中产阶级还是低收入者,都不愿意生活在市中心,宁愿住在城市边缘。巴西利亚城中心开始支离破碎,郊区化现象严重。

再加上卢西奥设想巴西利亚发展到2000年时会拥有50万人口,但实际上这座城市2000年时已经挤满了200万人。

设计时对人口增长预计不足,造成巴西利亚周围形成十数个卫星城,仅超过10万人口的就有5个,贫民窟导致的冲突也伴随而来。

1997年6月10日,巴西利亚郊区,警察与贫民窟的居民发生冲突更是家常便饭。而且,巴西利亚的问题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好,混乱的城市格局反而愈演愈烈。

这一点,可能卢西奥在设计的时候远远没能想到。

巴西利亚在1987年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被看成是人类城市规划史上的奇迹。但也正是这种过于理想化的城市建设理念,为巴西利亚以后出现的种种城市问题埋下了伏笔。

后果

卡斯特罗就任巴西总统。1964年,卡斯特罗·布兰科将军通过军事正拜年控制了国会,成为总统。

结论:正式在迁都后,1968年到1973年这五年期间,巴西的经济取得了10%的增速,让全球震惊。这段黄金时期的发展被称为“巴西奇迹”。

阅读数 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