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人在澳门定居:偷着来的
前因:明朝闭关锁国;后果:建立澳门城墙炮台。

文/王梦娇

前因

明朝闭关锁国:1521年,明朝廷驱逐在屯门的葡萄牙人,开始实行闭关政策,禁止外国商船入港进行贸易。

公元1553年,澳门开放了通行贸易,葡萄牙借口路遇风暴,上岛晾晒物资,在岛上非法居住下来,由于地理位置以及发达的经贸,澳门很快成为了文化与经济要地。

葡萄牙人来到澳门的复原场景

提起葡萄牙和澳门的渊源,还要从十六世纪初讲起。

当时的葡萄牙航海业发达,一些葡萄牙人通过航海来到中国,在东莞屯门进行货品交易,不过,可能在常年海上漂泊的航船上风气并不怎么好,这一批葡萄牙人在屯门竟与当地人勾结起来,开始做一些抢劫杀人,贩卖人口的勾当。中国征服抓捕了这一批葡萄牙“海盗”,断绝了之后的任何交易。

这之后,葡萄牙在数十年间多次下手,还占领了双屿岛作为根据点,不过在与中国水师的多次战争中失利后,葡萄牙人被明朝政府下令永远不可以踏上中国的领土。

但是,遭遇挫折的葡萄牙不甘心,对于满世界寻找殖民地的葡萄牙来说,中国是一块大肥肉。

既然强攻不能拿下,葡萄牙人就转为智取。明政府虽对胡人颁布了禁令,但一个国家是不可能把自己封成一个铁桶的。随着来华经商贸易的人越来越多,中国也适度开放了“蚝境”作为开放的港口,而“蚝境”也就是现在的澳门。

葡萄牙认为这是一个好时机,他们先是声东击西,在海上引起争端吸引中国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一波葡萄牙人装成遵纪守法的商人,专注经商,贿赂本地官吏,成功骗取明政府信任,获得了留在据澳门仅30公里的上川岛的许可。

大三巴牌坊成了葡属澳门的标志

这些都是葡萄牙为了登上澳门岛所作的准备,又过了十多年的潜伏,葡萄牙觉得时机到了,就向中国政府亮明身份,说自己的船只遭遇了风暴,要进贡的物资被水淹了,需要到澳门晾晒。这个理由找的冠冕堂皇,但当时的执行官员早已被葡萄牙买通,顺利的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就这样葡萄牙通过从内陆购买建筑材料,运到岛上建造房屋,村舍,在澳门定居了下来。又过了几年,这里的葡萄牙人越来越多,澳门逐渐成为了葡萄牙人在中国的居住地。

过了不久,葡萄牙在贿赂官吏时事情败露。

受贿官吏只好称这笔钱是租地金,上交到了国库。从此,葡萄牙就相当于租住在澳门,但澳门的主权还是归明朝所有,葡萄牙只能对自己的居住地进行管理。

渐渐地,不断发展的澳门也吸引来了其他掠夺者,那就是荷兰。

澳门成为殖民地是在1887年《中葡友好通商条约》签订后

从十七世纪开始,荷兰就开始向澳门进攻。直到1622年,荷兰又一次出兵,想要占领澳门。葡萄牙奋力抵抗,双方激战两天仍未分出胜负。这时,一位神父发动炮台攻击打中了荷军的军火,荷军瞬间慌乱起来,葡萄牙趁机全力攻打荷兰,获得了胜利,此战之后,荷兰放弃了澳门。

后果

建立澳门城墙炮台:1622年葡萄牙打败荷兰人后,不顾中国的反对,建立起城墙和炮台等防御建筑。

结论:葡萄牙人以非法形式留住在了澳门,但客观上也使得澳门成为了一个经济贸易中心以及文化交流中心,促进了澳门的发展。在明清政府衰落后,葡萄牙将澳门真正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阅读数 1.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