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等成立孔教会:意在复辟
前因:祭祀孔子活动废除后果:张勋复辟帝制。

作者:柴佳/编辑:亦可

前因

祭祀孔子活动废除:民国元年,教育部在教育总长蔡元培的倡导下,下令停止孔子丁祭(即每年农历2月和8月举行的祭孔活动),以此扫除教育界的糟粕。但袁世凯复辟帝制后,又恢复了祭孔,并设立祭孔礼仪培训班。

1917年北洋政府内部陷入“府院之争”。张勋应召进入北京调停,乘机率领辫子军北上,邀前清遗老入京,共襄复辟大业,拥护溥仪在北京复辟帝制。但复辟遭到全国反对,在各方的讨伐中失败。

五年前,总统袁世凯的顾问陈焕章康有为的学生麦孟华等人在康有为的授意下,在上海联络保守文人、前清遗老等,成立孔教会,倡导尊孔读经。孔教会在张勋复辟时曾活跃一时,此后便逐渐销声匿迹。

张勋

这一年11月,孔教会设总会于上海,总会长康有为,干事员陈焕章、麦孟华等,他们多为康有为门徒,负责日常事务,主要活动有宣传孔教教义,推行孔教礼仪,以及研究孔教经典。

康有为作为孔教会的发起人之一,它的孔教思想由来已久。青年时期康有为,认为各种宗教中,以孔教为最佳。民国建立后,北京政府下令停止祭祀孔子,康有为认为这是对礼教的破坏,因此要建立孔教会。

为了获取合法地位,1913年孔教会向袁世凯为代表的的北洋政府寄出立案请求。康有为等人的尊孔言论,适应了袁世凯的大权独揽需要,很快得到批准。

袁世凯当上大总统以后,极力想要拉拢孔教会,为他复辟帝制造势,多次邀请康有为入京,主持礼教,但康有为一直拒绝袁世凯。

袁世凯

原因在于,康有为认为,戊戌政变的失败,与袁世凯向慈禧太后告密脱不了干系。旧恨与国仇交织,康有为断然不会支持袁世凯复辟。而且,孔教会的一些成员,一直主张复辟清朝,不支持袁世凯称帝。因此,孔教会对袁世凯不太感冒,反而在袁世凯复辟后积极参与倒袁。

之后,张勋复辟,孔教会活跃一时。张勋在辛亥革命以后,保持着亡清的长辫和服饰,醉心于复辟清室。康有为对亡清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将复辟的希望寄托在了张勋身上。

康有为

张勋作为孔教会的名誉会长,邀请康有为到徐州。康有为为张勋复辟写了不少论著,他和孔教会,不仅为张勋的复辟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复辟活动建言献策。两人被当时的复辟势力并称为文圣和武圣。但张勋的复辟,就是一场闹剧,全国上下一致讨伐。一时之间,康有为和孔教会被推到风口浪尖。

复辟失败后,康有为辞去会长的职务,此后也并未再担任会长一职,孔教会失去精神领袖。不久后,全国上下掀起五四运动,孔教会倡导的封建伦理纲常,非常不合时宜,遭到进步人士的抨击,很快萧条下去。

北伐以后,北洋政府倒台,孔教会也迅速衰败。1937年国民党将孔教会改为“孔学总会”,成为文化团体。

后果

张勋复辟帝制:1917年北洋政府内部陷入“府院之争”。张勋应召进入北京调停,乘机率领辫子军北上,邀前清遗老入京,共襄复辟大业,拥护溥仪在北京复辟帝制。但复辟遭到全国反对,在各方的讨伐中失败。

结果:孔教会是辛亥革命后,前清遗老、封建文人组成的尊孔复古团体。它倡导恢复儒家道德,对于唤起民众的道德之心,稳固社会具有一定作用。但是,它所倡导的伦理纲常与共和制相违背。

阅读数 1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