骠国献乐:长安城中,救国之舞
前因:南诏奉圣乐;后果:南诏从骠国撤军 。

作者:米彦佑 / 编辑:陆伯让

前因:南诏奉圣乐

公元799年末,南诏异牟寻为了表示对唐王朝的忠心,派遣使团赴唐,随行有一乐舞团。但西川节度使韦皋在成都观看后,不觉新奇,便亲自排演一出南诏奉圣乐,带去长安演出。

公元802年的一天,长安城的北风吹过大明宫含元殿檐尖,从殿中传出来的精歌妙乐,随着北风回荡。

而这曲子,唐宫中人从未听过。

含元殿里,德宗皇帝正坐高位,文武官员位列场中,所有人的目光一齐投向大殿中央,原来是骠国来的舞乐团正在献舞。

这便是白居易《骠国乐》中所写的:“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

王绍根所画的缅甸乐舞

德宗皇帝右手边辅坐上的一人,衣着奇异,对眼前的舞乐丝毫不感兴趣,目光总是飘忽于唐皇和各位大臣之间,看到皇帝连连大笑拍掌,他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个人正是骠国乐团的率领者悉利移城主舒难陀,更是骠国国王雍羌之子。

大半年的长途跋涉,不远万里来到长安,舒难陀不仅仅是为了给唐皇献上舞乐。

他还要借唐皇的手,对付宿敌南诏。

南诏原本是唐王朝的附属国,但阁罗凤即位后,不服唐朝的统治,公然与唐断绝了关系,并且与唐朝劲敌吐蕃联盟,伺机向南扩张领土。

骠国在南诏西南边陲,与南诏直接接壤,自然难逃南诏渗透侵占。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南诏乘安史之乱向南出兵,骠国沦为南诏的附庸。

骠国与南诏位置

骠国自从成为南诏的附属国,便长期受制于南诏,一直在找机会摆脱南诏的控制。但凭骠国自身的实力根本无法与南诏抗衡,所以只能寄希望于比南诏更强大的唐王朝。但是骠国与唐朝之间隔着南诏,骠国一直缺乏与唐朝直接交流的机会。

南诏与吐蕃几十年后关系交恶,重有归唐之意,唐西川节度使韦皋极力促成此事。

公元794年,南诏与吐蕃彻底断绝关系,同年 7月,德宗册封异牟寻为云南王,两者恢复友好关系。南诏再次归唐后,异牟寻为了表示对唐王朝的忠心,于799年末派遣使团赴唐,并计划献上舞乐表演。

但西川节度使韦皋在成都观看表演后,觉得不太好,异牟寻便令骠国国王派人过来,向韦皋表演他从未欣赏过的骠国音乐和舞蹈。

中缅合拍的《舞乐传奇》:骠国乐剧照

此次南诏命骠国向唐献乐,恰好提供了骠国与唐直接交流的机会。骠国借着献舞的由头,准备直接和唐朝接触,希望借助唐朝势力去影响南诏,以使自己摆脱南诏的控制。

在骠国国王雍羌看来,此次献乐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摆脱南诏控制,成败在此一举。

所以骠国国王派出了一支高级别的使团队伍,由自己的儿子舒难陀带队,并派大臣那及元佐和摩思柯那陪同出使,乐团的乐工有35人,除此之外还有一定数量的侍从人员。

骠国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此次出访的成功。

公元801年夏天,骠国王子舒难陀率乐团从骠国都城室利差呾罗出发,经77天越过南诏到达大理,进入唐朝疆域,从大理到成都走了71天。

中缅合拍的《舞乐传奇》:舒难陀王子与王子妃剧照

到成都后,他们与西川节度使韦皋见了面,在韦皋的安排下,又花了62天赴唐都长安。从骠国都城到长安,前前后后走了两百多天,近一年之久,到第二年冬天才到达长安,成功献乐。

此刻身在含元殿里的舒难陀看到眼前这一片景象,他内心的石头放下了,他知道自己这大半年来的长途跋涉和艰难险阻,终究没有落空。

等到献乐完毕,骠国王子随即请求唐德宗予以册封,德宗皇帝册封他为“太仆卿”,又册封其父为“太常卿”,并修了一封御书褒赏骠国国王雍羌。

至此,骠国献乐取得了圆满成功。

缅甸舞蹈:扭动姿态和拖地裙摆,使舞者如同龙蛇,依稀能看到白居易所说的“花鬘斗薮龙蛇动”。

在此后一段时间内,骠国改善了政治处境,南诏在唐政府团结力量一致对抗吐蕃的要求下,撤离了入驻骠国的军队。

但是,31年后,也就是公元832年,骠国终究亡于南诏。

后果:南诏从骠国撤军

骠国献乐后,加强了与唐朝的联系,利用唐朝向南诏施压,南诏在唐朝团结力量一致对抗吐蕃的要求下,撤离了入驻骠国的军队。

结论:骠国通过献乐,获得直接与唐朝交流的机会,骠国是缅甸地区的早期小国政权,这次献乐是缅甸地区与中国早期交往的典型事件,既加强了文化艺术的交流,也让中原政权对西南政局有了更多认识。

阅读数 3.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