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人起义:图帕克·阿马鲁二世被处死
前因:印加帝国陷落;后果:秘鲁独立战争。

文/全历史 一口

前因:

印加帝国陷落:1572年,末代皇帝图帕克·阿马鲁被处死,印加帝国彻底没落,秘鲁沦为西班牙殖民地。

1781年5月8日,在秘鲁库科斯城的中央广场,因起义失败而被俘的印地安民族起义领袖图帕克·阿马鲁二世被西班牙殖民当局处以极刑。阿马鲁二世被五马分尸,他身体的各个部位被送往库斯科及其周边地区悬挂展示,以儆效尤。

图帕克·阿鲁马二世其实本名叫何塞·孔多尔坎基,出生于秘鲁南部库斯科省的苏里南马,是当地的库卡拉(印第安部族的领袖或酋长)。

在成为阿鲁马二世之前,孔多尔坎基非常富有。除了苏里南马,他管辖的范围还包括邻近的几个镇子,而他自己从家族继承了450头骡子,从事运输业,可以说是印第安人中间的精英阶层。

孔多尔坎基之所以要自称图帕克·阿鲁马二世,其实是为了利用这位印加帝国末代皇帝的名号,聚拢那些对西班牙殖民者统治感到不满的印第安人,号召大家共同推翻殖民政府。

库斯科市中心的阿马鲁二世雕像

他早年在库斯科的一所耶稣教会学校读书,不仅接触了当时欧美传来的启蒙思想,还读了《印加列王传》这样的传述印加帝国历史的书。不光在库斯科,整个南美安第斯地区,印加民族主义和复国主义的情绪都广泛地传播着,末代皇帝的名字在印第安人中间有着极强的号召力。

1764年,孔多尔坎基从父兄那里继承了库卡拉之位。

库斯科地区的殖民官员非常贪婪,对印第安人的徭役赋税政策十分苛刻。当时针对印第安人有一种叫做米达役的劳役摊派制,被抽调的印第安人被分配到总督或其他高级官员私有的矿场、种植园和手工工场劳作,收入极低,生活毫无质量,同时还要忍受白人对待奴隶般非打即骂的态度,就连孔多尔坎基本人也曾被西班牙总督德阿里亚加斥骂为“印第安骗子”。

1777年,听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终于决定对殖民地进行经济和政治上的改革,孔多尔坎基激动坏了。他把改变印第安人地位的希望寄托于这位据说是“爱民如子”的国王身上。他前往利马,向殖民当局陈述印第安人的不幸,自称为印加王族的后裔,为印第安人请命。希望当局能废除米达役,同时认可他的身份。结果当然被看作痴人说梦。

请命不成的孔多尔坎基对西班牙人彻底失望了。回乡之后,他开始以图帕克·阿马鲁后裔的身份自居,以推翻殖民者、解救印第安子民为自己的使命。

等了几年机会终于来了。

1780年11月,为庆祝卡洛斯三世的命名日,临近村镇廷塔的西班牙神甫举行晚宴,同时邀请了总督德阿里亚加和孔多尔坎基。宴后,在德阿里亚加赶回库斯科的路上,图帕克·阿马鲁袭击了德阿里亚加,几天后将他拉到市民广场上当众绞死。与此同时,他派人到附近村镇大肆宣传:推翻殖民当局,废除销售税、进口税和米达役。

一个月内,秘鲁各地的印第安人群起响应,起义人数激增到六万多。孔多尔坎基以廷塔镇为指挥中心,自封为“图帕克·阿马鲁二世”,以示继承先辈遗志。

12月底,阿马鲁二世率领起义军围攻印加故都库斯科古城。殖民当局利用印第安部族间的矛盾,煽动当地部分印第安酋长率其部众协同城内防军对抗起义者,因情况变化,阿马鲁二世估计难以取胜,遂决定放弃强攻该城,乘夜色撤围,向南方实行战略转移。

西班牙秘鲁总视察官何塞·安东尼奥·德阿雷切和巴列元帅获悉,立即统率1.5万人殖民军分五路跟踪追击。次年4月,阿马鲁二世率万余起义军,在殖民军必经的一个狭谷里设下埋伏,准备聚歼敌人。结果由于叛徒告密和出卖,阿马鲁二世不仅伏击失败,还在撤退逃跑过程中被敌人俘获。

一个月后,在眼见妻儿被慢慢折磨致死之后,阿马鲁二世也被处以极刑。

尽管阿马鲁二世的起义只持续了五个月,但反抗的种子已经散播到秘鲁南部的高原地区(印第安人聚居区),甚至波及到智利北部的一些城镇,拉开了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序幕。

后果

秘鲁独立战争:1821年7月,拉美独立战争领袖圣马丁解放利马,宣告秘鲁独立。

结论:阿鲁马二世领导的这次起义虽然只坚持了半年多,但却是秘鲁、甚至整个拉美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印第安人起义,同时也标志着拉美民族独立战争时代的开始。

阅读数 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