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商女不知亡国恨 |《铁蹄下的歌女》
无人甘当亡国奴,即便只是歌女!

我们到处卖唱,

我们到处献舞,

谁不知道国家将亡

为什么被人当做商女?

铁蹄下的歌女 - 王人美.mp3
00:00 02:43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难以体会战乱的恐怖,难以体会敌人侵犯家园蹂躏百姓而生发的仇恨,难以体会要随时去流亡的漂泊无依和绝望……“战争”是冰冷的两个字,它尝尝意味着无数鲜活生命的牺牲。

面对强敌进犯,受压迫的人民是奋起反抗还是任人宰割?或许答案从来没有那么直接和简单!但没有人甘愿沦为亡国奴,就像歌曲《铁蹄下的歌女》中演唱的那样,即便是最柔弱的“歌女”,也从不愿逆来顺受,任人鞭挞。

《铁蹄下的歌女》 曲谱

《铁蹄下的歌女》是爱国电影《风云儿女》里的插曲,它由处在社会最底层走投无路的“歌女”阿凤演唱。“歌女”自古以来都是不受人尊重的职业,她们命如草芥,过着漂泊的日子,没有人会在意她们的心声和命运。然而,这首《铁蹄下的歌女》却让原本一心只想与富孀夫人谈情说爱的主人公诗人辛白华的内心受到了触动。国难当头,本想独善其身的辛白华后来得知曾一起流亡的好友梁质夫因抗战牺牲了,他便毅然舍弃了安逸,坚定踏上了抗日救亡的道路。

电影《风云儿女》剧情并不是特别出彩,但其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和插曲《铁蹄下的歌女》却流传甚广。一首简单的歌曲何以拥有如此深刻的力量?是它的艺术效果被故意夸大了吗?其实,只要你听一听这首《铁蹄下的歌女》,心中或许就会有答案。

王人美演唱《铁蹄下的歌女》

很多歌唱家都翻唱过这首歌,但唯有原唱王人美的演绎最能让人心中为之一振。王人美不仅是这首歌的原唱,她也是《风云儿女》里阿凤的扮演者。作为当时大上海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她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参与了这部抗战题材电影的拍摄。要知道,1935年前后,国民党正在上海大肆绑架和捕杀共产党的革命同志,国民党禁止宣传共产主义和抗战,上海被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

《风云儿女》的电影编剧原本是共产党员田汉,他就因此被捕入狱了,后来是另一位杰出的剧作家夏衍主动冒险接下了田汉未完的工作,完成了剧本的创作。想一想,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一部电影的拍摄都要冒如此大的风险,要联合起来一致抗战的难度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说回王人美,虽然她当时已是大明星,但她和其他女演员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观,这从她演绎过的影片中可以窥见。王人美最出名的电影当属《渔光曲》,影片中,她饰演的是一位贫苦的渔家女,体现旧中国底层人民身世飘零。王人美同情贫苦大众,也怀有一颗爱国之心,她演过很过宣传抗日的影片,比如《共赴国难》《野玫瑰》等等。

王人美演唱《渔光曲》

参演共产党组织拍摄的电影《风云儿女》,除了王人美自身的原因之外,还要多亏一位牵线人,那就是她的丈夫金焰。金焰是韩国人,他的父亲不仅是韩国西医的奠基者,也是一名抗日活动家,后来被日本特高课毒杀,所以金焰和王人美夫妇非常痛恨日本侵略者。

金焰在上海滩号称“电影皇帝”,他出演过很多由田汉创作的电影。在田汉被捕入狱之后,他更是多方奔走营救,听说田汉未完成的剧本要拍成电影,正缺女演员,于是他马上推荐了自己的爱人王人美。

在王人美的自传《我的成名与不幸》中,写了她为何冒险参演:“我的想法很简单,我只知道田老大(田汉)是要求进步的,他与金焰很熟,他们是要求进步的,我也要求进步。至于将来人身会不会受到威胁,我也不管那么多了。”

《风云儿女》海报

正是这样,王人美才在《风云儿女》中演绎了直抵人心的《铁蹄下的歌女》。在抗战年代,高喊“团结一致,打倒敌人”的宣传是有力的,而一首简单的歌曲所传递的力量和影响力也不比口号和刀枪弱!

《铁蹄下的歌女》歌词是由《风云儿女》的导演许幸之创作的,曲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聂耳。聂耳并非音乐科班出身,而是学英语专业的,但他热爱音乐,是个音乐狂人。为学习音乐,他愿意花费自己一大半的月薪;为创作音乐,他愿意废寝忘食,连续24小时甚至30小时不断创作。他的音乐质朴且朗朗上口,因为他的创作根植于最真实的生活体验。

年仅23岁就英年早逝的聂耳其短暂的一生都在近代中国史的激流中奋进。聂耳从小就一直积极活跃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性格中体现着激进和革命性。他后来在田汉的引导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歌曲创作和抗战宣传。聂耳与王人美也是关系十分密切的好友,他们都曾是黎锦辉明月歌舞社的成员,聂耳的个人经历让他对在战乱中飘零的歌女的生活有十分真切的体会。

聂耳

我们到处卖唱,

我们到处献舞。

谁不知道国家将亡,

为什么被人当作商女?

为了饥寒交迫,

我们到处哀歌,

尝尽了人生的滋味,

舞女是永远地飘流。

谁甘心做人的奴隶?

谁愿意让领土沦丧?

可怜是铁蹄下的歌女,

被鞭挞得遍体鳞伤。

《铁蹄下的歌女》歌词分为三节,用歌女自诉自叹的口吻写出。音乐开头以哀怨的语气,吐出了郁结在歌女心中的最大的委屈:她们到处卖唱,到处献舞,被人当作商女。其实,悲惨善良的歌女也有自己的祖国,也有一腔爱国热情。“谁不知道国家将亡,为什么被人当作商女”,她们在诘问中,既对社会的传统偏见提出抗议,又向人们呼唤真诚的理解。

歌曲第二节转而表现歌女的悲惨生活,简明扼要地勾勒了她们为饥寒所迫,不得不到处哀歌,四处漂流的艰难困境,期望社会能理解她们歌声中的血泪和悲愤。

歌曲第三节再次由低婉转入激切,在“谁甘心做人的奴隶?谁愿意让领土沦丧?”的反问中,又一次强化和宣泄了心中的愤懑和不平,维护了歌女人格的尊严。她们虽然身份低贱,被侵略者和传统偏见鞭挞得遍体伤痕,但她们并没有屈服,一旦时机成熟,同样会毅然投入抗日救国的战斗行列。

王人美

这首歌曲的感情深沉强烈,语言通俗易懂。特别是运用了不答自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式,使歌女的爱国情感和抗争意识得到了淋漓的抒发。

“九一八事变”后,当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在受到阶级压迫的同时又受到外敌欺凌时,歌女便成为阶级苦难和民族耻辱的最集中的承受者。虽然,她们强颜欢笑,饱受蹂躏,但最令她们痛苦和不平的却是社会对她们的歧视。

《铁蹄下的歌女》正是反映了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的中国歌女的悲惨境遇和不平心声。选择“歌女”这个社会最弱者的特殊角度,通过对这群痛苦善良的灵魂的真实写照,以小见大,深刻地反映百姓遭受外敌凌辱时的深哀剧痛,反映中国人民不甘当亡国奴的抗争意识。

阅读数 2.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