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尾井坂之变:大久保利通遇刺
前因:西南战争;后果:福泽谕吉发表《脱亚入欧论》

作者:翟书宁 / 编辑:王莫失

前因:西南战争

西南战争后,西乡隆盛死。士族不甘失败,计划刺杀当权者大久保利通

1878年5月14日,明治政府当权大臣大久保利通,在东京的纪尾井坂被岛田一郎为首的6名士族刺杀身亡。

1878年是一个平凡但又极不寻常的年份。这一年,农民起义和封建士族掀起的反政府叛乱都已经被平定,日本政局稳定下来。这一年,维新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功,日本经济欣欣向荣,朝着资本主义方向飞速发展。改革的领导者,大久保利通大权独揽,踌躇满志,正处在他人生的巅峰阶段。

然而,风平浪静的表面暗潮涌动,许多对政府心怀不满的人暗中行动。

岛田一郎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他是石川县的一名武士,曾参加过戊辰战争,立过战功,一腔热血要报效祖国。但自明治维新以来,政府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让他们这些下级武士非常不满。他们先是被赶出军队,失去了尽忠报国的机会;又被取消了俸禄,连度日都变得艰难了。于是,岛田一郎与其他许多下级武士一样,对对明治政府,尤其是改革的幕后推手大久保利通心怀怨恨。

西乡隆盛之死更是将这种仇恨推到了顶峰。原本西乡隆盛与大久保利政见相反,对下层武士多有照顾,也就成为了他们的精神领袖。可大久保利通却将他排挤出朝堂,迫使西乡隆盛在1873年辞官还乡。即便如此,大久保利通还要赶尽杀绝,派人前去刺杀西乡隆盛,迫使他起兵造反,挑起西南战争。

查看完整时间地图

大久保利通的时间地图

西乡隆盛兵败身亡,让下层武士们彻底失去了最后的支柱。他们都将西乡隆盛之死归咎到大久保利通身上。岛田一郎立志要为西乡报仇,为下层武士伸冤,除掉大久保利通。于是,岛田一郎联合长连豪、山本乙菊、胁力巧一等人一同,制定了一个刺杀大久保利通的秘密计划。

此时,大久保利通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的迫近。自从西乡隆盛辞官后,他就以内务卿的名义把持着日本的内政,在日本实行改革、创建资本主义是他的唯一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不惜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以铁血手段和强权来贯彻自己的意志,也因此获得了“东方俾斯麦”的称号。

在大久保利通的领导下,日本的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许多新式工厂建立起来,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军事改革顺利进行,日本仿照西方建立起新式军队;国际地位也有所提高。大久保利通看着眼前的丰硕成果,对日本的未来充满期待。

5月14日,大久保利通如往常一样工作。一大早,他在自己的宅邸接见了福岛县的知事山吉盛典。福岛县是在改革中成绩比较突出的一个县,大久保利通肯定了当地改革取得的成果后,并勉励了山吉盛典。他还说道,明治维新的前两个阶段已经完成,最后一个阶段将历时10年,主要任务是巩固现有成果。当时的他踌躇满志,规划着日本未来前进的道路,却想不到自己已经无缘见证改革的最后阶段,这一番勉励竟成了大久保利通人生的政治遗嘱。

大久保利通纪念碑

送走客人后,大久保利通乘坐马车去太政宫处理政务。8时30分,当马车经过纪尾井町清水谷时,早已经埋伏在此的岛田一郎等6名武士突然冲了出来。他们先是砍断马脚,防止马匹突然失控狂奔,然后杀死御者,令大久保利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大久保利通原本就是一介政客,没有高超的武艺,况且当时也没有带刀在身边,根本不是这些嗜血的武士的对手。在身中数刀后,大久保利通对着岛田等人大喝“无礼者!”。然后被斩杀,倒地身亡,享年49岁。

事件发生后,岛田等人带着列举大久保利通和其他政府要员罪状的状书自首。但日本的这位“铁血宰相”,却再也无法醒来了。

大久保利通死后,日本政府给予他极高的评价,追赠为右大臣、正二位。并为他举行了明治维新以来的第一场国葬,葬于东京青山灵园。大久保利通是为自己的志向牺牲的,他死后,后人按照他的想法继续实施各项改革措施,使日本综合国力得到飞速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后果:福泽谕吉发表《脱亚入欧论》

大久保利通死后,福泽谕吉于1885年3月16日发表《脱亚入欧论》。

结论:纪尾井坂之变是明治维新以来社会阶级矛盾激化的具体表现,改革的主导者大久保利通遇刺身亡,但这并没有影响日本的改革继续推进下去,因此,刺杀既是成功的,但又是失败的。

阅读数 2.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