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浪媚惑到端庄矜贵,杨玉环的华丽转身 | 京剧《贵妃醉酒》
去也,去也,真去也。唐明皇把奴撇,你二人同欢悦,撇的我熬长夜,只落得冷清清独自回宫去也。

高力士:(白)公爷,这事瞒不过去,咱俩就禀了罢。启娘娘:驾转西宫去了!

杨玉环:(白)你待怎讲?

高力士:(白)驾转西宫去了!

杨玉环:(白)呀,昨日圣上命我百花厅设宴。哎,怎么今日驾转西宫?哦,谅必是这贱人之意!咳,由他去罢!高、裴二卿看宴,待你娘娘自饮!

——《贵妃醉酒》

贵妃醉酒 - 梅兰芳.mp3
00:00 02:24

《贵妃醉酒》是梅派京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笔。这出戏的改编几乎贯穿了梅兰芳的终生,它见证着舞台上杨贵妃性格的变化,也见证了台下伶人身份的转变,甚至见证了整个戏曲艺术的华丽转身。

《醉酒》一出的前情是这样的:是夜,唐明皇本来约定了新承恩泽的贵妃杨玉环在百花亭同饮,却临时被旧爱梅妃叫走,改往西宫共度良宵。而不知情的杨玉环却仍旧带高力士、裴力士去百花亭摆酒。

故事就从杨贵妃娇慵的一声“摆驾”开始。

梅兰芳版《贵妃醉酒》

《醉杨妃》的荒淫嫉妒

“恨杀那西宫中的泼贱婢,把一个唐明皇拘留在你宫里。”

最初,京城的戏班里并不演《醉酒》这一出,这个戏是由湖北的汉戏演员月月红带到北京的,他唱红了之后,京城的演员才开始唱。而按照梅兰芳的考证,月月红版本的《醉酒》应当来源于时剧《醉杨妃》,主要演的是杨贵妃的醉态和淫糜,是以艳情“粉戏”为噱头来吸引观众的。

根据《纳书楹曲谱》中的记载,《醉杨妃》首尾唱曲牌【新水令】和【清江引】,却在中间有大段没有曲牌的唱词,并不符合道地昆曲的规律,因此被纳入时剧的范畴。

《纳书楹曲谱》醉杨妃

这里,杨贵妃依旧以端庄娇贵的“海岛冰轮初转腾”开始,却从一路上听到宫娥彩女的窃窃私语后开始了转变。她得知唐明皇已经改去了梅妃的西宫,放自己一个人尴尬的在此:“一个个交头接耳唧唧哝哝,多管是取笑与奴家。”

这个版本的杨妃并不强调爱情和人格,更突出供观众意淫猥亵的放浪春情。杨妃在得知唐明皇不会来之后,先是怨怼他“误了我多少青春,误了我多少佳期”,而后又怨起了与自己有私情的安禄山:“安禄山在何处,想当初那样的恩情,到如今一旦忘恩义。”

贵妃醉酒衔杯身段

最后又对高力士大相调情:“你们知不嫌我残花败柳枝,我和你双双同入在宫帷里,做一对比目鱼并头连理枝。你便来来来,你若是称我的心,遂我的意,我便来朝一本奏丹墀。”

当然,戏曲的唱词十分灵活,尤其是《醉杨妃》这样一定程度上摆脱曲牌束缚的时候。除了《纳书楹曲谱》的记载之外,其他抄本中的唱词更加露骨,甚至有:“鸳帏携手被儿揭,双双交股酥胸贴。”等艳语。可见在当时,《醉酒》的审美情调并不高雅。

《醉酒》的放浪媚人

“高裴二位力士,将酒宴摆好,娘娘要自饮今宵。”

到了清末,余玉琴、郭际香和路三宝等戏曲名家对《醉酒》进行了改编,这些人都是花旦应工,在这时传承的《醉酒》中也重视做功的表现,比起《醉杨妃》删去了大段对梅妃的恼怒唱词,但是在基调上并未改变,依旧是偏向“以色悦人”的表演。

清末演出贵妃醉酒

花旦应工的《醉酒》原本是要踩跷的,跷是对三寸金莲的一种模拟,也在舞台上有芭蕾足尖鞋的作用。当演员踩跷上场时裙摆遮住脚腕,只露出小小的一双足尖,虽然在技巧上颇为困难,但是在观赏上却赏心悦目——脚下的不稳让腰身更加摇曳多娇,而对腿部的垫高也显得身材更加修长,更能塑造杨妃步履蹒跚的醉态。

这一派的《醉酒》在当下能看到的资料里也没有消失,京剧表演艺术家陈永玲在八十年代的《醉酒》录像中,就可以看到筱派贵妃的传承。筱派即是筱翠花派,筱翠花正是路三宝的嫡系传人。我们在陈永玲的表演中,或许可以窥得一些花旦《醉酒》的样貌。

陈永玲版《贵妃醉酒》

《贵妃醉酒》的仪态万方

“昨日圣上传旨,命我今日在百花亭摆宴,为何驾转西宫去了,且自由他。”

梅兰芳对《贵妃醉酒》的编创,主要就是冲淡了其中的“色”,彻底删去了安禄山私情和高力士调情的桥段,也将对梅妃的热烈妒恨改变为自我的空虚与意兴阑珊,体现出更高级的感情——在王权一夫多妻的压抑下,深宫女性面临的爱情苦闷。

比如杨贵妃本在《醉酒》中有卧鱼和衔杯的身段,卧鱼只是难度高,扭捏身段却没有实际含义。而衔杯是从高力士手中把杯子衔起,是宛转多情的暗示,这些动作是炫技也是风情,唯独在戏剧情节上没有太多实际的意义——尤其是删去放浪唱词之后。

梅兰芳 《贵妃醉酒》

但是,虽然情感并不高级,观众却爱看这样的漂亮身段,这也是几代老艺人的传承。因此梅兰芳在改编《贵妃醉酒》的时候,将其中两个侧面的卧鱼和三次衔杯都做了保留,并且在情节上给了这卧鱼衔杯更符合贵妃端凝身份的动机。

两次卧鱼中,杨贵妃之所以伏身,是为了闻花,又加了掐花扔花的动作,使两次卧鱼各有不同。并且之前高裴两个力士又正好有搬花的情节,两相扣合,十分自然。

而三次衔杯则也有了不同的动机:第一次先是试饮,嫌酒太热不喝,换了酒,因有了前头的怒气,便也不用手接杯,双手叉腰衔杯而饮,并在喝完后一个鹞子翻身将杯子放回。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也就顺理成章了。

闻花身段

在唱腔方面,梅派的《贵妃醉酒》是胡琴伴奏的二黄【四平调】,自“海岛冰轮初转腾”始长短句贯穿始终。这一出戏里的四平调比起其他剧目中的四平调更繁琐,明显地更为精致,在音乐上也能看出历史的传承。

在梅兰芳之前的时代,戏曲向来被认为是“小道”,是以色媚人的,而戏曲演员也是身份非常低贱的。按照《清稗类钞》记载的北京老规矩,伶人见了妓女还要屈一膝致敬,叫一声姑姑。

这是因为在四大徽班进京之后,戏曲成为了最热门的娱乐方式。正是因为这样的繁华,打茶围和逛堂子也成为了新的热点——打茶围,就是戏曲演员(尤其是男旦)在演出之余陪酒侍宴,而堂子则是成名伶人的私寓住所。

相公堂子 漫画

这样的观念在清末民初是普世的想法,齐如山作为与梅兰芳交情匪浅的文人,在当初心有顾忌。因为“若再与这样漂亮的旦脚来往,则被朋友不齿。”

齐如山直到民国三年才到梅兰芳家做客,彼时他认为梅兰芳“束身自爱”,这才放心交往,而后,梅兰芳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尊重和认可,不再是旧观念中的伶人,甚至成为了排演进步新戏的文艺先锋。

梅兰芳剧照

梅兰芳不止以自身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改变了伶人在社会中的刻板印象,也在艺术上对戏曲进行了革新。在历史的变化中,梅兰芳无疑是重要的角色,而《贵妃醉酒》也无疑是重要的材料。由放浪媚惑到端庄矜贵,杨玉环在京剧史上的华丽转身,也正是时代转变的印记。

阅读数 6.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