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尔事件:卡斯特罗釜底抽薪
前因:古巴导弹危机;后果:美国向古巴遣返难民。

文/全历史 Spencerrr

前因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这是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严重政治、军事危机。

1980年,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为了报复美国制裁,放开对古巴马列尔港口的控制,使15万古巴反社会分子、犯罪分子、流氓和妓女等群体偷渡到了美国迈阿密。

这是20世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移民事件之一,被称为马列尔事件。

卡斯特罗像

事情要从当年4月4日说起,当时6名古巴人驾驶巴士进入秘鲁驻古大使馆寻求庇护,秘鲁大使馆接受了他们。

随后,古巴政府要求大使馆交出这6名古巴人,但秘鲁方宣布不会将这几个寻求庇护者交给古巴警方。卡斯特罗一怒下令撤离保卫秘鲁使馆安全的警卫,将安全部队撤出大使馆,并允许老百姓自由进入这里。此后大批古巴人蜂拥而入,到了第二天里面就有至少2000名古巴人,第三天竟达万余人。

卡斯特罗的愤怒其实来自古巴革命战争胜利以后,美洲各国对古巴的敌视和封锁。

自6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带头封锁古巴,实行禁运条例,同时暗中致力于颠覆古巴政权,不仅不断诱使古巴人离开古巴,还一直为古巴人提供政治庇护,将古巴的反政府人士招募起来为推翻古巴政权效力。

秘鲁拒绝将寻求庇护者交给古巴政府,实际上就是表示对古巴政权的敌视。

马列尔事件示意

就这样,秘鲁大使馆的院子里站满了古巴人,使得秘鲁大使馆几乎停摆,连吃饭喝水和上厕所都成了困难。

秘鲁见到自己在卡斯特罗地盘上吃了亏,只能向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求援,希望能阻止古巴所谓的“国际救援计划”,一起应对古巴政府。随后一周内,秘鲁先后得到了玻利维亚、哥伦比亚等国家的支持。

随后,为了表示对秘鲁拒绝交出难民的支持,也为了表达对古巴政权的不屑,美国、西班牙、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比利时等国也先后发表声明,表示愿意接受在秘鲁使馆避难的难民。

美国国务院一位官员公开表示,美国将向将向政治犯提供庇护,并规定每月向古巴人发放400份移民签证。哥斯达黎加也同意为古巴难民提供一个筛查移民的区域。

面对各国的态度,卡斯特罗决定“釜底抽薪”。

4月20日,古巴政府宣布,如果有古巴人想要离开古巴,可以通过马列尔港口离开。随后,古巴真的开放了马列尔港,允许一切想要离开古巴的人从这里走。很快,美国的古巴裔居民也来到这里,帮助古巴难民离开。

这看似是卡斯特罗对列国的妥协,实则不然。

在古巴政府宣布开放马列尔港口的同时,政府还将监狱里关押的犯人、精神病院住着的病人都放了出来。由于早已宣布允许“允许一切想要离开古巴的人”离开,政府对这些社会边缘人物也发出通告:只要他们承诺在两周内离开古巴,就可以被立即释放。

卡斯特罗这一招可谓是精彩。自当年4月起,数月之间多达15万古巴人涌入美国,其中大多数都留在了和古巴最近的迈阿密,十万多古巴难民继续涌入佛罗里达。

刑事罪犯和精神病涌入,使迈阿密刑事案件骤然增加。很多罪犯只是从古巴的监狱里放出来,又关进了迈阿密的监狱,使当地犯罪高潮延续了近两年。

在这批人当中的绝大部分,作为政治避难者,定居了下来。到了90年代,迈阿密一地的英美白人数量已不足十分之一,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拉美之都。

后果

美国向古巴遣返难民:1991年,古巴经济日渐困难,美国克林顿政府意识到很可能有更大规模的难民潮涌入。经过与古巴的谈判,在古巴承诺不迫害被遣返的古巴难民后,美国开始向古巴遣返难民。

结论:

80年代以后,迈阿密成为美国最大的可卡因转运港,这些可卡因来自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和秘鲁。迈阿密实际上是成了美国外交的牺牲品,城市治安一落千丈,黑帮横行,毒品走私猖獗。

阅读数 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