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以色列人重返迦南;后果:大卫王统一以色列
作者:翟书宁 / 编辑:王莫失
前因:以色列人重返迦南
公元前13-前12世纪,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民征服迦南故地,各国部落定居在故土,进入“士师时代”。
公元前1020年,扫罗成为犹太君主国第一任国王,以色列人结束了松散的部族生活,建立起君主制国家。
约书亚死后,12个以色列部落在迦南故地开始了新生活。不过各个部落之间各自独立,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情景时而发生。
非利士人是来自地中海的一支民族,来到迦南后,为了争夺领土与以色列人民爆发战争。长期战乱让以色列人认识到部落团结的重要性。
撒母耳是德高望重的士师,他得到上帝的旨意,扫罗将成为以色列人的国王。
扫罗是一位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的青年。他出身于便雅悯部落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家族,每天也只是在田间地头耕田放牧,过着普通的生活。
当撒母耳告诉扫罗,他将成为以色列人的第一任国王时,扫罗非常意外。他无法相信自己可以担此重任,也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好运冲昏头脑,而是。回家继续自己日常的工作。当消息对众人宣布时,扫罗甚至还躲了起来,不敢面对大家。
不过,在面临外族入侵时,谦和低调的扫罗却

扫罗王
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超强的责任意识。即位不久,扫罗就得到了扬名立威的大好机会。当时,曾经被以色列人击败的亚扪人,在首领拿辖王的领导下卷入重来,袭击基列雅比。城内居民纷纷向各部落求救。
扫罗挺身而出,亲自率领三十万大军击退亚扪人。经此一役,扫罗在以色列人民心目中的威望得以确立,以色列人人正式接纳他做为国王。
扫罗王还率军屡次挫败非利士人的进攻,声望不断提高。慢慢地,他的态度也变得偏执傲慢起来,屡屡做出违背律法的事情来。
一次,非利士人组织起庞大的军队进攻以色列人,并在以色列人的大本营吉甲附近的密抹安营扎寨。面对强大的敌人,以色列人表现得十分害怕。按照律法,撒母耳既是士师,也是先知和祭司,作战之前必须由他亲自献祭。撒母耳让扫罗在吉甲等他,扫罗等了7天,撒母耳却还是没有到来。
面对大军压境、军心动乱的紧急情况,扫罗决定自己亲手献祭。没想到,他刚刚献祭完,撒母耳就赶到了。由于扫罗僭越职权,蔑视律法,遭到撒母耳的严厉斥责,并警告他的王位将不会长久。
二十年后,扫罗率领军队进攻亚玛力人。撒母耳将神的命令传达给扫罗,要他将亚玛力人男女老少,以及所有的牲畜尽数杀死。可是,扫罗在将亚玛力人击败后,却不忍心杀死那些肥美的牛羊,而是将它们偷偷藏了起来。
撒母耳得知此事后,前来责难扫罗,扫罗还撒谎说牲畜是百姓留下用作献祭的。扫罗屡次违反神的旨意,最终丧失了民心,撒母耳宣布废弃扫罗的国王职位,令立大卫为王。此后,一直到扫罗去世,撒母耳都没有再见扫罗。

大卫与扫罗王
虽然大卫并没有要取代扫罗的意思,但扫罗内心却充斥着无法掩饰的嫉妒。在大卫杀死非利士巨人歌利亚后,以色列妇女称赞道“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更加点燃了扫罗的怒火。扫罗千方百计地要杀死大卫,甚至不惜杀死帮助大卫逃亡的祭司亚希米勒等80余名神职人员。可是,大卫依然安然无恙。
嫉妒的火焰终于吞噬了扫罗。在与非利士人的最后一次战争中,扫罗和他的三个儿子全部阵亡于基利波山。扫罗的尸体也被非利士人钉在城墙上。
扫罗王领导以色列人人民抵御外敌入侵,所立下的功绩是无可指责的。但作为国王,扫罗却没有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因为虚荣和嫉妒,不肯听从他人的意见,违背神的旨意,扫罗最终失去了王位,也丧失了生命。
后果:大卫王统一以色列
公元前1004年,大卫王继位成为犹太君主国的第二任国王,以色列十二个部落得到统一。
结论:扫罗时代是以色列人君主制开始建立的时期,以撒母耳为代表的神权势力与王权并存,并处处限制王权。但在扫罗的统治下,以色列12个部落的联系更加紧密,为日后大卫建立集权统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