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到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国灭了智氏并彻底瓜分了晋国。在公元403年,这三家诸侯被周天子所承认,由此刻起,标志着历史上的战国时代的开始。
一、智瑶的野心
作为春秋时期总体国力最强盛的晋国,到了春秋后期,国君权力逐渐落到六家大夫手中。范氏和中行氏率先被打散,最终剩下智氏、韩赵魏四家大夫保持国政。
智氏大夫智瑶假借拥立晋出公为国君的名义,挟持国君以令三卿。晋国权力掌握在智瑶手中,由于他极度膨胀,逐渐萌发了独吞晋国之心,要将韩赵魏三家一一铲除。
智瑶经常对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说:“晋国本就是中原的霸主,今日虽然失去霸主地位,我还是想让晋国强大起来。”

智瑶想让晋国再次强大的馊主意就是让三家各自拿出一百里的土地来献给晋国,还自封晋国为公家。韩赵魏无疑已经看出了智瑶的野心:以大哥的身份自居而逼迫他们三家交出土地。
无奈当时三家意见不统一,没有联合起来抵抗,因而韩康子为了讨好智瑶,首先主动将土地割让给智瑶。对于智瑶的无理要求和他昭然若揭的野心,魏国的魏桓子既不愿意得罪这位无赖的智瑶,也不情愿地把土地献出。
只有赵襄子大怒,他的拒绝理由是:“我们的土地是上一代的祖宗留下来的家业。岂能送给他人?“
于是智瑶开始发动韩,魏两家联合攻打赵襄子。
二、赵襄子的顽强抵抗
公元455年,智瑶亲自率领中军,以韩康子为右路军,魏桓子为左路军,这三路人马浩浩荡荡日逼赵氏所在的城池。
赵襄子最终寡不敌众,于是放弃抵抗直奔晋阳。他认为晋阳城墙不高,说明当地官员没有滥用民力,老百姓的支持度高,能占据人和的优势。
赵襄子退守晋阳后,采取了积极的防御措施。他在晋阳积极备战,利用当地可用物资制作战争工具,这些一切准备停当后,剩下的只是严阵以待,积极御敌。

当智瑶带领魏、韩两家的大军兵马杀奔晋阳,并且把晋阳城死死围住时,赵襄子对智瑶等三国联军奋起抵抗,守军将领的放箭如同蝗虫一般,让三国联军不得前进。
这种强攻死守的态势一直持续到公元前453年,这天正赶上暴雨连天,于是智瑶用晋阳城外的晋阳河发大水引水淹没晋阳城。晋阳河水淹没了晋阳城墙接近两米高。
此刻的晋阳城,老百姓发生了慌乱,由于灶膛都被水淹没,老百姓生活做饭也成了问题,最终达到了没有粮食吃的地步,形势非常危机。
三、转机的到来
智瑶的家人奴仆曾经对智瑶说过,“韩、魏两家日后必返,”智瑶不信:“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他的家人说“你看这晋阳城已经是指日可待,为什么看不出来这两家人高兴,反而看他们却是忧心忡忡?他们是否想到了,要步他们的后尘呢?”
后来当智瑶试探韩康子和魏桓子的时候,这二位因为惧怕智瑶,所以在智瑶面前信誓旦旦,表示绝无二心,因此智瑶相信二人站在他这边。
但是韩康子和魏桓子临出门的慌张动作被智瑶的家人发现,他们又对智瑶说,看他们心怀慌张的样子,肯定心怀异志。骄横的智瑶不以为然。
晋阳危在旦夕,赵襄子不得不孤注一掷,他的谋士张梦谈自告奋勇要去说服韩国的韩康子和魏国的魏桓子,去争取与他二人合作,才能反败为胜。
张梦谈悄悄出城,乘一叶扁舟秘密潜入韩魏两家军营,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道:“难道你二人不知道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吗?一旦智瑶灭了赵国,接下来就是你们遭殃的日子。”
韩康子和魏桓子这二人并不傻,他们前思后想,最终愿意和赵国合作,他们也表明了这次随智瑶参战,实乃惧怕他的专横跋扈,纯属迫不得已。
三方密谋设计已定,张梦谈回城准备起事。

四、智瑶覆亡
智瑶正在睡梦中突听喊杀声一片,这才从吞并这三国的梦中惊醒。而此时为时已晚,以赵襄子为首的三国兵力合兵一处,喊杀声连天。
在赵、韩、魏三国联军的猛烈夹击之下,智瑶彻底失败了,虽然慌张驾着小船逃跑,但还是被赵襄子活捉,头颅也被赵襄子做成了夜壶。
掌握权力一时,并不意味着一世不能在得势之时耀武扬威,目中无人否则,失道寡助,早晚都会失败当你得势之时,更应该夹紧尾巴做人拉拢关系,低调行事。
五、三家分晋,战国开始
韩、赵、魏为了免除后患,开始率军攻打智氏封邑,一次杀智伯家族二百余口,天下震惊!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
晋国国君晋出公大怒,向齐、鲁两国借兵讨伐三卿。韩、赵、魏三卿索性联手攻打晋出公,出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晋出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
以后,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天子,要求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认也没有用,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
自此之后,韩、赵、魏都成为中原大国,加上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