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昭君(约公元前52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
1.关于王昭君的容貌
王昭君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貂蝉—闭月,西施—沉鱼,杨玉环—羞花。)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
后人在文学作品中形容女子漂亮就用“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2.昭君故里
昭君故里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城西5.5公里处的宝坪村,原名烟墩坪,又名王家湾。王昭君与屈原(湖北省宜昌市稊归县)同地,自小受到屈原爱国主义思想熏陶以及受到屈原个人气节品格的影响。
3.汉宫岁月
约公元前37年,王昭君奉诏选入汉宫,开始了数年的寂寞无聊的后宫生活。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引发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命运。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并求亲,王昭君自愿出塞和亲。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其后汉匈的民族融合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4.汉匈和亲的内容

5.昭君数年不得见皇帝
“数年不得见御”——想要冲破牢笼,开拓新的人生之路。昭君相信凭借自己的才智能见到君王,即使不能见到皇帝也不能失去人格,于是她拒绝贿赂画工,因而“数年不得见御”。“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使她不得不重新思考她的人生命运,这些也从另一面鼓励着她决心走出汉宫这个黄金牢笼,开拓新的人生之路。
6.草原春秋
从大量的民间传说和历史遗迹看,回到单于庭后,呼韩邪单于举行了隆重的新婚庆典仪式,册封王昭君为“宁胡阏氏”,他们生有一子。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死。其前阏氏之子雕陶莫皋继位,昭君再嫁雕陶莫皋为妻,生有二女。昭君在塞外生活了大约三十年,和匈奴人民的关系是融洽的,对汉匈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7.再嫁——“从胡俗”
公元前31年,即昭君出塞两年半,呼韩邪单于死,其前阏氏之子雕陶莫皋继位,号复株累单于。按照匈奴的收继婚习俗,昭君应该再嫁复株累单于为妻。汉帝令“从胡俗”,昭君从大局出发,以两族利益出发,尊重匈奴族的风俗,珍惜汉匈得来不易的友谊,打消了归汉的念头。这是昭君为促进汉匈友好关系发展作出的有一个深明大义的勇敢的行动。
复株累单于年龄和昭君相仿,他也尊重和宠爱着王昭君。王昭君与复株累单于生二女。

8.王昭君侄子
昭君有两个侄子,名王歙(she、xi)和王飒,分别担任长水校尉和骑都尉,“上水校尉掌宣曲胡骑”,“以骑都尉、谏大夫使护西域三十六国”。可见,王歙是统率降汉的匈奴骑兵的,而王飒是负责对西域各国的外交工作。而且,两人均被汉室封侯。王歙为和亲侯,王飒为展德侯,后封为归德侯。自天风元年到建武六年间,兄弟两人层四次共同或分别担任中原王朝的使节,与匈奴往来。
9.青冢史话
“青冢”,蒙古语称“特木尔乌尔虎”,意为“铁垒”,是史记记载和民间传说中王昭君的墓地,是西汉时期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状入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同时,在今天的内蒙古和山西北部,竟出现了昭君墓大大小小十几处之多,这表达了塞外各族人民对昭君的敬仰之情。
10.千古流芳
两千年来,王昭君在中国人民心中始终具有永不衰减的魅力,有关于她的艺术形象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变化,昭君题材的文字艺术作品反应了不同时代的风貌和创作者鲜明的个人色彩。昭君自觉的把个人命运与国家需要联系起来的高尚品德,为实现个人价值而奋斗的精神,都对现代人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昭君是“为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有贡献的人物”。(周恩来)

11.结束语
昭君从历史中走来,成为献身于中华民族友好事业的一位杰出女性。昭君出塞和亲,结束了汉匈长期战争和对峙的局面,带来了六十多年的和平友好局面,其时间之长,贡献之巨,影响之远,在古代民族关系史上是少见的。琵琶一曲弹至今,昭君千古墓尤新。昭君出塞为中国国内民族由冲突、战争到和亲、内附、和睦相处,直到融合,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在中国古代和亲史上占有显著地位,是研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形成与发展以及处理民族问题借鉴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