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退位后,晚年生活是怎么样的?

隋朝时,李渊本是隋朝的大臣,大业十三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李渊奉命率兵征讨历山飞贼最终大获全胜。

李渊

后来李渊出兵与突厥来兵抵抗时,吃了几场败仗,他担心隋炀帝知道追究他的责任,再加上当时农民起义的队伍越来越强大,隋朝眼看快要不行了,他开始为自己考虑后路。

随着形势不断的发展,李世民看到父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便劝说父亲争夺帝王之位。而后李渊听从李世民的劝告,将刘文静从牢里放出,让他去召集人马,又召回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派刘文静去跟突厥结交,说服突厥可汗与自己一起反隋。当突厥可汗同意后,李渊才正式起兵。

李世民

李渊争夺帝王之位时起兵向关中进军,第一战攻打西河,由李建成和李世民带兵。李建成给新聚集的义兵制定军法号令,和将士们同甘共苦,对百姓也是秋毫无犯,使得李渊起兵之初既得将士之心,也得百姓之心,百姓对这支队伍很有好感,加入进来的人也越来越多。

李渊攻下长安后,取得号令关中的地位,立即废除隋朝的苛法暴政,并宣布约法十二条,受到百姓的欢迎。 李渊当时还是尊隋炀帝为太上皇,隋炀帝的孙子杨侑为皇帝,即隋恭帝,自己以唐王、大丞相的身份掌握一切军国大政。 这时,发展起来的各地起义军,都让隋军受到沉重的打击。

第二年夏天,隋炀帝被软禁起来。此后李渊听说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勒死的消息后,便把杨侑赶下了台,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唐朝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渊传位李世民

唐高祖李渊称帝后,按说李世民功劳最大,论功行赏、封侯封爵时理应受到重赏,而且李渊在争夺帝王之位之前答应李世民事成之后将立李世民为太子,而事成之后却立皇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因此李渊和李世民之间有了嫌隙。

玄武门之变

以太子李建成为首的太子党和以李世民为首的秦王党为了这太子的位置,明争暗斗了几年,他们之间的嫌隙日渐积累,最终爆发。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尉迟恭等人,带了一支人马埋伏在皇宫的大门玄武门边上,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途径玄武门时,伏兵触动,李世民亲手射杀了李建成,李元吉也被尉迟恭射杀。而后尉迟恭禀报李渊,他说李建成李元吉阴谋作乱,已被秦王杀了,李渊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居然杀了他的兄弟,太子死了,国家还得继续,李渊只好顺势应变,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让位于李世民。

李渊退位后晚年生活

李渊作为开国皇帝,他当时的权威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大唐是他一手缔造的,手下大臣也都是他培育和提拔的,虽然李渊已经退居二线,但余热不减,这一点李世民看到非常清楚,所以李世民时刻防着老爸复辟,而这一点表现出以下几点。

第一点,李渊退位后一直居住在太极宫,而太极宫地势低洼,夏季湿热,冬季寒冷,而仁寿宫是隋朝留下的其特点则是冬暖夏凉,但是李世民并没有让给体弱多病的李渊居住,反倒将其作为自己的寝宫。而且李渊身边的太监,宫女由于年老,需要添加,但是李世民硬是没有同意增加。当然了李渊也没有办法。

李世民

第二点,大臣实在看不下去了,就上书李世民说太极宫因湿热不均,建议给李渊重新找个地方居住,其实是想让李世民把仁寿宫让出来给太上皇居住,但是李世民并没有让出来,而是重新在皇宫外另建一个宫殿名叫大安宫,目的就是要让李渊远离政治中心,李世民这是一点点洗掉父亲在朝廷的影响力。

在大安宫生活期间,李渊除了参加李世民举行的一些宴会外,李渊几乎没有离开过大安宫。 贞观八年(634)农历十月,李世民决定在宫城的东北方向营建大明宫,作为太上皇的“清暑之所”。贞观九年(635年)农历五月,李渊因病驾崩于垂拱前殿,年六十九岁。庙号高祖,初谥太武皇帝(后改谥、加谥为神尧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同年农历十月,安葬于献陵(今陕西三原县内),其妻窦氏也加号太穆皇后祔葬。

阅读数 8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