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商从政吕不韦

吕不韦以逐利之心,以获利为唯一标准跻身政坛,而手段又是勾结后宫,公然贿赂,阴谋废立,为后世开了一个官商勾结黑金政治的恶例。

吕不韦(公元前292年-前235年),战国末期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战国时期不是一个宜商时代,各国划地而治,攻伐不断,社会动荡;市场分割,物流不畅;关卡林立,横征暴敛——孟子有句话从侧面佐证了这点:“昔为之关,以御暴也;今为之关,以为暴也”。从政治上看,也存在着轻商思想和抑商政策。当时无论是魏国李悝还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均奖励开疆拓土的征战,而不以商业流通为然。饶是如此,战国时期的商业还是较发达的,原因是商业较耕种获利更快,所谓“珠玉之赢”是耕田之利的十倍,所以人们更踊跃投身商业。吕不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贱买贵卖的手法,赚得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家累千金”,有了本钱,当然想赚更多的钱,这是资本的逐利性所决定的,也是商业的基本逻辑。吕不韦是商人,自然不能例外。但他选中的项目却超出了一般的商业范畴:他要“ 树国家之主”盈利无数。

吕不韦

具体来说,吕不韦出差到邯郸做生意,发现重大商机,在赵国做“质子”——战国时通例,放在他国做人质的王室公子——秦国的异人,觉得“奇货可居”,于是孤注一掷,断然将自己的全部身家,都投资到这异人身上,为加重砝码,连自己最宠爱、怀上自己骨肉的小老婆,也奉上给异人做老婆。一方面,将一半的家产给异人吃喝玩乐包装形象;另一方面,带上另一半的家产上秦国首府咸阳找关系,通关节,并贿赂关键人物、时为国王最宠爱的华阳夫人吹枕边风,通过金钱攻略,将异人推上了秦国太子宝座,进而做上了秦王;吕不韦自己也因此获得了秦国丞相的高位,获封文信侯,食邑十万户。相对于当年贱买贵卖,做传统贸易,吕不韦真是大发了,获利无数。

战国时期,贵族世袭,一般人要出人头地,如果不幸没有一个叫李刚的爸,大致有那么几条道:一是你在战场上浴血拼杀,拎着敌人的头颅去请赏,你会在秦国获得封爵;要不你有一个好脑子,著书立论,传授治国理政思想,如韩非李斯之流,可以博得官位;最流行的莫过于苏秦张仪之徒,逞三寸不烂之舌,到各国君王面前兜售你的演讲功力,可以立至卿相之尊。

“奇货可居”的吕不韦

吕不韦却是另辟蹊径,他通过贿赂后宫,立了个国王,顺带将自己推上了秦丞相的官位。以吕氏运作异人当上太子的过程看,其人是太有才了,从他发现机会的慧眼独到,对整个事件的老谋深算,果断出手的超人胆略,对形势判断的算无遗策、对各方利害分析的鞭辟入里,及无往不利的谈判能力,无不显示其超强才干。当上秦国丞相后,也为秦国做出了应有贡献。除了攻城伐地,另外还利用其商人出身的切身体会,在当时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创造了一个相对宜商的环境。“仲秋之月,一度量,平权衡,均钧石……易关市,来商旅。”(《吕氏春秋》),使秦国的商业得以发展,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在思想领域,也做出了贡献,组成了一个庞大写作班子,编出了二十万字的《吕氏春秋》,并且夸下海口,谁能增删一字,赏以千金。为秦国留下了一套治国理政思想,惜因人废言,不被采纳。

这样一个有能力、有思想、有作为的政治家,按说当秦国丞相理所当然,应该受到后人尊重。但事有不然,反而饱受诟病,其上位的方式,太不择手段,其为人的品格,太过卑劣。商业是以营私逐利为目的,个人追求财富、客观有利社会的活动;而政治是以民生福祉和社稷利益为指归的公共活动。吕不韦以逐利之心,以获利为唯一标准跻身政坛,而手段又是勾结后宫,公然贿赂,阴谋废立,为后世开了一个官商勾结黑金政治的恶例,理应受到谴责。

吕不韦与秦王政

成败一知己,生死两妇人,这是史家对韩信一生高度概括。吕不韦一生,亦系于两妇人,当年上位,离不开华阳夫人关键之功;最后败落,又是因为当年供给异人的自己心爱小妾;异人死后,疑似吕不韦儿子嬴政继位,小妾升任太后,但与吕氏旧情复燃,不清不楚,吕氏恐祸,给太后、自己心爱的女人,推荐了一名牛郎嫪毐,嫪毐事发被诛,牵连至吕不韦,吕不韦恐怕进一步难堪,自杀。

这回,吕不韦终于大为失算,血本无归。

阅读数 8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