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中东战争
前因:第二次中东战争;后果:第四次中东战争

作者:脚下有土 / 编辑:王莫失

前因:第二次中东战争

1956年,借着英法对埃及采取军事行动的机会,以色列对埃及发动了第二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军队狠击了埃及军队,取得了战争胜利。

1967年6月,为了避免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合围,以色列先发制人,靠着空袭建立的优势,最终赢得了第三次中东战争。

第二次中东战争后,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互相看不顺眼。叙利亚这边不仅支持巴勒斯坦人对以色列进行渗透,叙利亚居然还准备阻止两条河流的水流向以色列。

在中东地区,水资源无比珍贵。叙利亚的这种做法,就是对以色列的严重挑衅。忍无可忍的以色列人出动战机威胁叙利亚。双方在水资源上互不相让,矛盾也越来越大。

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坦克

1967年4月,以色列击落了叙利亚的6架战机,整个中东的局势开始紧张起来。由于埃及和叙利亚有互助条约,因此,以色列此时还要面对埃及可能发动的进攻。

然而,最终点燃战争火药桶的,却是苏联。苏联向叙利亚和埃及传递假情报,说以色列已经在叙利亚和约旦边境驻军,准备发动进攻。而事实情况是,5月15日是以色列的独立日,以色列只是想在耶路撒冷弄一次小规模的军事检阅,根本就没有运输大型作战武器。

叙利亚和约旦来不及去验证苏联人的情报,他们立刻向埃及大哥求助。纳赛尔派兵进入西奈,想要把以色列的注意力吸引到南边,以减轻北部叙利亚和约旦的压力。纳赛尔还赶走了埃及和以色列边境地区的联合国部队,对于以色列来说,这就是埃及将要发动战争的信号。

但是,以色列这边却一直都没有积极地准备战斗。原来,此时以色列总理兼国防部长艾希科尔,在军事决断方面不够强硬,纳赛尔也多少看准了这一点,才敢在军事行动上如此激进。

犹犹豫豫的艾希科尔,让以色列人十分不满,民众纷纷请愿,要求古里安重新掌管大局,最后,在各方妥协之下,领导第二次中东战争的达扬,成为了新的国防部长。

当以色列这边还在平息民怨的时候,纳赛尔那边再次做出了疯狂举动。纳赛尔宣布关闭蒂郎海峡,蒂郎海峡是以色列的海上生命线,以色列30%的海上货物都要经过这个海峡。因此,纳赛尔的这个举动,被以色列人普遍认为是埃及的战争行为。

此时,埃及已经在西奈不部署了7个师,近10万兵力。叙利亚和约旦也在边境动员超过了10万军队,其他阿拉伯国家也纷纷响应,增援叙利亚和埃及。

局势已经对以色列十分不利,如果阿拉伯国家以合围之势,进攻以色列,到时候,以色列只能在多条战线上来回奔波,陷入完全的被动。

6月4日,达扬和艾希科尔终于决定了最后的作战法案。那就是先发制人,提前空袭!

第二天清晨,第三次中东战争正式开启。以色列空军全军出动,采用一种迂回路线,从海上进入埃及,对埃及空军基地进行了狠狠的打击。面对以色列突如其来的袭击,埃及明显缺少准备。埃及人心里很郁闷,明明是埃及准备率先发动进攻,如今却成了被袭击的对象。

以色列空袭的效果超乎想象,仅仅半天的时间,埃及近300架飞机被炸成了废铁。短短一天内,埃及的军事实力大受损失,以色列扭转了局势,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废了埃及的空军后,以色列的空军开始统治天空,支撑以色列的地面部队。以色列军队率先解除了埃及对海峡的封锁,接着进攻约旦,进一步占领了耶路撒冷的东部地区。就这样,以色列击垮了埃及和约旦。

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日战争

阿拉伯国家此时,只能希望国际社会来协调停战了。联合国这边确实有了行动,通过了停火决议。但以色列还是向叙利亚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以色列占领了戈兰高地,因为这个地方居高临下,对以色列有着直接的威胁。同时,以色列还占领了通往以色列首都大马士革的主要公路,以此来制约叙利亚的举动。

终于,6月11日,在联合国军事人员的参与下,叙利亚和以色列签署了停火协议,第三次中东战争就此结束。

后果: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10月,埃及对以色列发动了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战胜的神话,最终在大国斡旋下,双方签署了停战协议。

结论:第三次中东战争使以色列在阿拉伯世界树立了不可战胜的神话,以色列开始取得对阿拉伯国家的军事优势。

阅读数 1.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