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出征叙利亚;后果:征服埃及。
文/全历史 蓑笠寒江雪
前因
出征叙利亚:633年,哈里发(先知穆罕默德的继承人)阿布·伯克尔派军出征叙利亚。在接下来的两年里,阿拉伯大军在哈立德的指挥下攻无不克,首次占领叙利亚政治、经济、军事重镇大马士革。
636年,阿拉伯将领哈立德率领大军在雅穆克河附近战胜了拜占庭大军,史称雅穆克战役。此后,拜占庭再也无法阻挡哈立德,阿拉伯的军队占领了整个叙利亚(当时属于拜占庭的一个行省)。

哈立德
雅穆克战役爆发时,已经是阿拉伯人出征叙利亚的第四年。当时被誉为“安拉之剑”的哈立德已经攻占叙利亚重镇大马士革。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不甘心叙利亚轻易落入阿拉伯人手中,于是亲自坐镇安条克,派将领瓦汉率领5万大军来与阿拉伯人决战。
得知拜占庭大军正在前来的消息后,哈立德决定不与之正面交锋,因为毕竟自己在叙利亚立足未稳。于是,他放弃了赫姆斯、大马士革等重要城市,退居到约旦河支流雅穆克河谷底,准备利用有利地形以逸待劳。期间,他还不断派出骑兵骚扰拜占庭军队,拜占庭军队不胜其烦。
不过,当瓦汉率领拜占庭军到达大马士革时,原来受拜占庭统治的大马士革百姓对他们并不是很欢迎。因为与之阿拉伯人开明、公正的统治政策相比,之前拜占庭的统治充满压迫和暴虐,所以大马士革的百姓并没有为拜占庭军队提供足够的补给。

希拉克略
拜占庭军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整就继续出发了,在雅穆克河附近与阿拉伯军相遇。首次交锋,阿拉伯人取得了首胜,之后双方又打了几次小规模的战斗。直到8月20日这天,两军才各自拉开阵势,准备决一死战。
这天,天气炎热,狂风吹着沙土,在沙漠生活的阿拉伯人对这些已习以为常。而拜占庭人就不是这样了,他们本就远道而来,阿拉伯骑兵的不断骚扰以及几次小规模的战斗已让他们疲惫不堪,加上不习惯恶劣的天气,所以士气很低。
战斗开始后,双方厮杀得异常惨烈,游牧民族出身的阿拉伯人越战越勇,尽管在数量上只有敌军的一半,但最终还是占据了上风。拜占庭军被逼到了河谷地带,有些企图渡河逃跑,结果在对岸同样被歼灭,统帅瓦汉也战死沙场。失去主帅的拜占庭军乱成一团,战斗力大打折扣,最终被阿拉伯军杀得大败。
雅穆克之役后,阿拉伯军乘胜收复了之前放弃的各个城市,然后继续向北推进,一路上没遇到大的阻力。
不过,耶路撒冷和凯撒利亚这两个希腊化程度比较深的城市依然顽强抵抗。哈里发欧麦尔以优厚的条件才争取到耶路撒冷的投降,条件是基督徒们可以坚持自己的信仰,生命财产都会得到保全,只需要交纳一些贡税。收降成功后,哈里发欧麦尔亲自来到耶路撒冷,在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共同崇奉的圣石旁举行礼拜仪式。

欧麦尔
另一座城市,凯撒利亚则因为有拜占庭从海路支援,阿拉伯军一时间无法攻破,围了多年,在犹太人作内应的情况下才最终将其征服。
至此,叙利亚全境都被阿拉伯人征服,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不禁哀叹:“叙利亚!永别了!在敌人看来,这是多么优美的地方啊!”穆斯林的强大已经震颤整个罗马世界,希拉克略失望地离开了安条克。
雅穆克战役过后,欧麦尔任命阿布·欧拜德为叙利亚总督,代替哈立德治理叙利亚。这样的安排表面上看是欧麦尔打算以文官代替武官来统治叙利亚,但实际上也是他打压哈立德的结果。哈立德不是先知穆罕默德最初的一批信徒,还曾为了一个女人而屠杀降兵,从个人喜好来讲,欧拜德也不想让哈立德权力过大。
后果
征服埃及:639年,阿拉伯帝国将领阿慕尔率军侵入埃及,战败拜占庭军后,占领了埃及。
结论:阿拉伯人征服了富庶的叙利亚后,开始瞄准拜占庭帝国统治下的北非地区,随即发动了对这里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