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帝国灭亡:落入奥斯曼统治
前因:伊瓦洛起义;后果:图尔诺沃起义。

文/翟书宁

前因

伊瓦洛起义:1277年,保加利亚农民领袖伊瓦洛领导爆发了反对国内贵族统治、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农民起义,伊瓦洛还成为沙皇。但在反对派势力的联合打击下,伊瓦洛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

1393年,已经分裂成三部分的保加利亚,在奥斯曼帝国持续攻击下,一个个城市接连陷落,随着首都图尔诺沃被攻克,保加利亚宣告灭亡。残存的维丁王国固守尼科波尔直到1396年,第二保加利亚帝国被从地图上抹去。

在伊瓦洛起义失败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够遏制国内贵族势力的发展,大贵族们纷纷割据自立,独霸一方,致使沙皇称为空有虚名而无实权的象征性统治者。保加利亚东北部地区被贵族巴利克所占据,实际脱离王国独立。而剩余的国土,则由于沙皇伊凡·亚历山大的王位继承纠纷,干脆将领土一分为二,形成了图尔诺沃王国和维丁王国。

伊凡·亚历山大

而在这时,另一个危险的敌人开始叩响保加利亚王国的大门。这就是奥斯曼土耳其人建立起来的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穆拉德一世利用巴尔干半岛的分裂,发起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运动,很快占领了整个色雷斯东部。保加利亚贵族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威胁,马其顿的封建领主乌格列什在1371年曾经组建军队,试图抵挡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入侵,结果在切尔诺门战役中遭遇惨败,乌格列什也在战斗中阵亡。

此战之后,土耳其人尝到甜头,继续向西挺进,马其顿地区、色雷斯东北部的保加利亚领土都遭到入侵。索菲亚城内的人民在班·亚努卡的指挥下,坚持抵抗,多次击败奥斯曼帝国军队的入侵,迫使土耳其人对城市展开了长期的围攻。在十分不利的条件下,保加利亚人民继续抵抗,直到1382年指挥官班·亚努卡被抓获,索菲亚才最终陷落。

夺取马其顿南部后,奥斯曼帝国的势力继续向塞尔维亚进军。保加利亚沙皇伊凡·希什曼受到索菲亚陷落的触动,也开始积极参与到反抗奥斯曼帝国的战斗中。希什曼加入了塞尔维亚大公、波斯尼亚国王缔结的反奥斯曼同盟。在塞尔维亚境内的普洛奇尼克附近,联军与穆拉德一世的军队正面交锋,结果竟然成功地击溃了奥斯曼军队。这一胜利表明,只要巴尔干人民团结一致,就可以阻挡强大的奥斯曼帝国继续入侵。

伊凡·希什曼

然而事与愿违,联盟沉醉于这一点小的胜利,并未采取进一步行动。等待穆拉德一世休整好军队卷土重来时,参加了反奥斯曼帝国联盟的保加利亚首当其冲,成了第一个穆拉德一世的第一个目标。1388年,土耳其大军越过巴尔干山脉,进入保加利亚东北部,将其城市劫掠一空,但在瓦尔纳遭遇了顽强的抵抗。

没过多久,穆拉德一世去世,新苏丹巴耶济德一世继承了征服的保加利亚的大业。在他即位的第四年,也就是1393年,奥斯曼大军直接开向向保加利亚的首都图尔诺沃。在城内的守军和人民坚持了三个月之后,最终因为弹尽粮绝致使首都陷落。

巴耶济德一世

图尔诺沃失陷后,保加利亚实际已经灭亡了,此后其他地区也接连落入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到1396年最后一片保持独立的土地,维丁王国也被占领,第二保加利亚王国彻底宣告终结。

后果

图尔诺沃起义: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保加利亚人民掀起了不断地反抗运动,1598年,保加利亚故都图尔诺沃在大主教的领导下爆发起义,拥立新的保加利亚沙皇,反抗奥斯曼统治,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结论:第二保加利亚王国的灭亡,不仅是奥斯曼帝国入侵的结果,也与国内封建势力发展,国家分裂与衰落分不开。自此,保加利亚人民又落入了新的外族人——奥斯曼土耳其人的统治中去。

阅读数 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