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何进被杀;后果:十八路诸侯讨董卓。
文/全历史 老三诺夫娜
前因
何进被杀:189年,东汉最后一位外戚——大将军董卓被宦官诛杀,并州牧董卓兼并何进军队,控制朝政,擅行废立,曹操看不惯董卓行径,逃离洛阳。
189年,西凉军阀董卓被大将军何进召到洛阳后,趁何进被宦官诛杀的机会,掌控东汉朝政。他擅行废立,倒行逆施。为拉拢人心,他打算重用曹操,遂上表汉献帝,举荐其为骁骑校尉。但曹操断定董卓祸国殃民,终究会自取灭亡,所以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不肯就任,逃离首都洛阳。
曹操如此“不识抬举”,董卓大怒,下了通缉令。
曹操一路向东,可能因为太紧张了,有点鬼鬼祟祟。跑到中牟县(今河南郑州境内)时,当地管治安的亭长怀疑他是逃犯,把他抓了起来。董卓的通缉令这时正好也送到这里,两事合在一起,曹操有重大嫌疑。但他打死都不承认,自己就是通缉令上那个人。

董卓
其实县令手下有个功曹(协助县令参预县政务吏)见过曹操,如果他邀功心切,伙同县令把曹操交给董卓,可能就没有后面的曹操成为魏武帝的事情了。然而功曹不但没这样做,还设法营救曹操。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此时的曹操经过一番努力,虽然算不上名满天下,也算盛誉一片。
曹操20岁时,因父亲是朝廷九卿的关系,当上了洛阳北部尉,负责掌管首都洛阳北部的治安。但这并不是个好干的差事。因为洛阳京畿重地,达官显贵很多,不把王法放在眼里的也很多。他们处处惹是生非,却没人敢管。但曹操决定管一管。他一到任,就把官衙修整一新,又制了五种颜色的大棒,扬言出去,有犯法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
没想到犯在他手里的,是大宦官蹇[jiǎn]硕的叔叔。蹇硕是汉灵帝的亲信,他这位叔叔仗着侄子得宠,不把任何禁令放在眼里,竟违规在夜间很晚的时候出行。曹操却没像别人一样对他网开一面,直接下令用五色棒打死。杀一儆百,从此曹操治下,再没人敢违背法令了。

曹操
曹操也因为不畏权贵,名震朝野。最主要的是,当时宦官专权,士大夫群体都对宦官恨之入骨。但曹操敢在宦官头上动土,也赢得了士大夫圈的尊重。不过得罪了蹇硕,还是给曹操带来了麻烦,但他毕竟也是有身家的,汉灵帝最后只是把他调到外地当县令。
不过不管到哪,曹操的风格都是如此,眼里不揉沙子,严明法纪,不避权贵。他在济北国当国相时,查出很多官吏贪赃受贿,阿附贵戚,他竟上表参奏,免去了大半人的官职。
不管能治,曹操还能战。后来黄巾起义爆发,汝南、颍川数万人谋反,身为骑都尉的曹操率军平乱。曹操因为军纪严明,他手下的士兵都严格依照指定战术作战,让黄巾军那些乌合之众相形见绌。最后,汝南、颍川的黄巾头领被斩首,剩下的人全部归降。
东汉末年政治极度腐败,曹操这种官员,可算是一股清流了。所以他的好名声一传十十传百(董卓之前要拉拢他,也跟他这好名声有关),以致中牟县的功曹对其钦佩有加。
所以功曹找到县令说,如今天下大乱,需要的正是曹操这样的英雄,我们如果把他交给董卓,就是助纣为虐。县令也是知书达理的,对功曹的话深以为然,竟真的把曹操放了。
曹操捡了一条命,慌忙逃离中牟,来到他此行的目的地——陈留县。他来陈留的原因有两个,第一,陈留太守张邈跟曹操是发小,会收留他;第二,逃跑不是最终目的,他要兴兵讨董卓,而陈留国往西可直达洛阳东大门虎牢关。

曹操逃跑示意图
他到达陈留后,散尽家财,开始招兵买马。史书对这里的记载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他因为声望高,得到陈留一个有钱的大户卫兹的财政资助,还有人说是老朋友张邈赞助了他。不管怎样,他拉起了第一支属于自己的队伍,曹姓兄弟们和夏侯家的(曹操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后来过继给宦官曹腾做养子后才改姓曹)兄弟们也全来投奔他。
不过此时的曹操,还没有自己的地盘,只能依附老朋友张邈。有了自己的军队,曹操立马跟张邈一起,发起了义军,号召天下诸侯讨伐董卓,不过这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后果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190年,逃离洛阳的曹操在陈留组建军队,与好友陈留太守张邈一起,发起讨董义军,得到天下诸侯的响应。
结论:曹操逃离洛阳,算正式亮出了反董大旗。他靠着早年为官积攒的声望,拉起了第一支队伍,以讨董卓为起点,迈出了群雄逐鹿的步伐。

欢迎点击加入“说不尽的三国”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