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从希特勒的大哥变为他的跟班小弟?
文/全历史 拾贰酱
1917年2月23日,墨索里尼因伤退伍,提前结束了一战生涯。大难不死的他从此改头换面,彻底投入到了法西斯运动中。
利用退伍军人的身份,辅以高超的煽动艺术,墨索里尼在意大利政界的事业蒸蒸日上,从一个被开除的小记者,一路爬到总理之位。
富有感染力的演讲是墨索里尼的拿手好戏,他善于在不同的人群面前,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极具说服力,以至于人们都忽略了他的自相矛盾。
历史上像他这样通过政治表演来塑造形象的人物不在少数。
西汉末年,王莽为了找名目篡位,先是找人进献白鸡和黑鸡,自比周天子,后来又假借谶纬宣称自己是神选之人,上位后恢复周礼,胡乱改革。(此处可a至公元9年1月15日的长安)
希特勒在纳粹党内建立了完善的公关机制,以极高的演讲频率,配合地毯式的海报宣传,将自己塑造为德国人民的救世主。(此处可a至1923年11月8日的慕尼黑)
那么,墨索里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第一,他是面对不同群体使用不同面具的变脸人
墨索里尼的情人曾用滑稽戏演员来形容他变脸的技术。
早期他为宣传社会主义,经常在各地主导劳工聚会,并以普通劳工阶级的面目示人。
为加强身份认同,墨索里尼在集会上故意穿着简朴,蓬头垢面,而一回到家里,他就会换上昂贵的真丝衬衫。
就任总理后,他为自己设计了两套形象。一套是燕尾服、蝴蝶领结和高耸的大礼帽,可以让他融入贵族;一套则是在公众面前着华丽军装的领袖形象。
除了在外貌上下功夫,墨索里尼对自己的角色也非常入戏。

他曾自称是一个彻底的反教权人士,为了夺人眼球,墨索里尼站在桌子上大喊:“如果有上帝的话,他现在就可以显灵杀了我!”并大肆批评宗教是一种精神疾病。
后来,墨索里尼需要团结教会来稳固政权,便向当时的教皇说自己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并与下属一唱一和,宣布自己是受上帝派来的。
他用力最猛的角色,要数就任总理后的政治超人形象。
他从来不戴眼镜,并用大字号的文稿来隐瞒了自己是个近视眼的事实,避免削弱他具有钢铁意志的人设。
墨索里尼每年都要对媒体公布他的工作和健身成果。包括七年中处理了188万件公务、每年有1700小时的战斗机飞行经历,定期参与击剑、骑马的活动。
不过据他的情人说,墨索里尼每天都要睡足9个小时,对绝大多数工作都敷衍了事。他本人缺乏精神内核,为了眼前的利益,可以随时随地扮演任何角色。
不过,恰恰是墨索里尼的非常规套路,愚弄了他的政敌。在他夺权之前,所有人都认为墨索里尼和法西斯只是跳梁小丑,不足为惧。
第二,他是事业爱情两不误的“时间管理大师”。
墨索里尼一生风流成性,私生子多到数不过来,但他从未因风流而耽误过事业。

自1909年以来,他在意大利社会党的办公室找到一份记者工作。业余,他不忘研究马克思、尼采、叔本华和康德,经常发表社会评论,甚至出版过几本小说。
到一战前后,他参与领导了名为“红色周”的大罢工,逐渐成为意大利有名的社会主义学者,升职做了《前进》报社的主编。
几乎在同一个时间段内,他与一位俄国籍犹太情人有了孩子。之后与一位作家恋爱,第二年迎娶第一任妻子艾达。结婚不到一年,又娶了自1910年以来一直担任他情妇的雷切尔。
但在鱼与熊掌兼得的背后,是墨索里尼为了钱权和情欲毫无底线的作为。
他收受英国情报局的贿赂,与代表左翼的报社分裂,因此被开除。之后,由于在政界青云直上,他试图抹除自己的第一段婚姻,并残忍地将妻子关进了精神病院。
而最后陪墨索里尼赴死的,是他的第N任情人克拉拉·贝塔西。
第三,他是外强中干的法西斯创始人。
墨索里尼曾送给法西斯党人一句座右铭:“活着就得使人感到威胁”。
年轻时的墨索里尼确实是个愣头青,因为打架斗殴没少进局子。但自从因伤退伍,墨索里尼就不再亲自下场肉搏了,而是躲在幕后操纵他的棍棒。

他以报社为宣传基地建立了第一个法西斯政党,他不参与直接管理,放任法西斯分子寻衅滋事。
巧合的是,当时的总理(民主党人)将法西斯看作牵制其他党派的大棒,默许了这些行为,不直接参与行动的墨索里尼更是隔岸观火。
在20万黑衫军进攻罗马时,墨索里尼还在米兰的剧院观看演出。虽然他是政变行动的策划人,但墨索里尼明白,只要政府军一出动,这些操着刀枪棍棒的黑衫军难成气候。一旦失败,他便可以撇清关系。
吊诡的是,历史又站在了墨索里尼这边。与国王出现分歧的总理无力调动军队,愤而辞职,将总理之位拱手让人。
墨索里尼上台后实行恐怖统治,鼓吹要通过战争来恢复古罗马(此处可a至公元前27 年1月13 日的罗马)的荣光。
当时的意大利,实力远低于英法等国家,钢铁煤炭产量连兄弟纳粹德国的零头都不到。
但为了保证个人权威,他还是不切实际地发动了战争。他把意大利主力军队调往非洲,最终在埃塞俄比亚陷入困局,导致盟军反攻时国内兵力空虚。(此处可a至1934 年12 月5 日的瓦尔-瓦尔)
在一次占领希腊科孚岛的行动中,他毫无意义地炮轰难民,致使大量儿童伤亡,结果却被希腊军队打得草草收场。(此处可a至1940年10月28日的佛罗伦萨)
在教会、国王、总理互相扯皮之际,强势的墨索里尼仿佛横空出世,他的包装、话术甚至暴力,反而让人们相信他可以终结意大利混的乱无序。他的上位看似荒诞,却揭示了人们渴望恢复秩序社会时,会产生盲目的强权崇拜。(详见规律38 - 群体崇拜规律:人们为何渴望强者)
历代评价
墨索里尼是新时代的信徒,他惯于煽动乌合之众,是个欺凌弱小的恶霸。
——大卫·I·柯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