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投奔刘表:转折点
前因:衣带诏事件;后果:隆中对。

文/全历史 老三诺夫娜

前因

衣带诏事件:199年,汉献帝不甘于受曹操摆布,手写诏书,藏在衣带间,密令国舅董承联络帮手组成反曹联盟,董承说服刘备加入。但没多久,此事败露,刘备遂得罪曹操。

201年,受曹操逼迫的刘备,无处安身,只得到荆州投奔同为汉室宗亲的刘表。荆州是刘备的福地,他在这里遇到诸葛亮,开始了崛起之路。

其实两三年前,刘备已经投靠了曹操,也打算跟着曹操好好干的。

刘备自老家涿郡起兵讨黄巾以来,一直颠沛流离,先到幽州投奔公孙瓒,又到徐州投奔陶谦。后来陶谦病死,刘备才靠着宽厚、仁德及颇有些战功的背景,得到徐州这个地盘。但徐州是个四战之地,没多久就被吕布抢去,吕布容不下刘备,刘备只好投奔曹操。

刘备

曹操早已听说刘备的德名,所以对他礼遇有加。帮其灭了徐州的吕布,还上表朝廷,让刘备当了左将军。每有大型宴会,曹操都让刘备跟他同桌用餐,出行还乘同一辆车。刘备对这种境况很满意,毕竟曹操此时的势力已经非常强大,依托于他,不用担心总被打得四散飘零了。

倾心依靠曹操的刘备,也顾不上自己是汉室宗亲,而汉献帝受曹操摆布的困境了。汉献帝不甘被曹操控制,用鲜血写成诏书,藏在衣带里,交给国舅董承,让他组织反曹联盟。董承觉得刘备是汉室宗亲,又能文能武,是个英雄,所以拉他入伙,但被刘备拒绝。

衣带诏事件

如果没有意外,刘备可能就这么岁月静好下去了。然而事与愿违,一件偶然的事,让他发现现实还是很残酷的。这就是著名的“青梅煮酒论英雄”事件。

煮酒论英雄是说曹操有一次请刘备喝酒,两人谈起天下谁算得上真英雄,结果曹操说,只有你刘备和我曹操算真英雄。袁绍虽然统一河北,但为人不行,心胸狭窄,还没有主见,而其他各路诸侯就更不足挂齿了。

刘备听了这话,筷子都吓掉了:我本想在你手下安安生生过日子呢,你却说我是跟你一样的大英雄!刘备因此断定,长久下去,曹操必定容不下他,开始考虑脱身之计。可能觉得反正早晚得跟曹操反目吧,刘备找到之前被他拒绝的董承,正式加入反曹的衣带诏联盟。不过虽然结盟,却并没什么实际行动,刘备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煮酒论英雄

没多久,刘备等来了逃跑的机会:曹操让他攻打袁术。这之所以是个好机会,一是可以不跟曹操在明面上闹掰,二是能带走军队,明目张胆逃离曹操的大本营许都。但他也需要地盘,所以打败袁术后,刘备用突袭的方式,斩杀了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将车胄,重新占领了徐州。

但为了尽量推迟跟曹操翻脸的时间,刘备写信给曹操说,是车胄不仁在先,自己才动手杀人的。曹操虽然不高兴,但也没大动干戈。然而没成想,衣带诏事件败露了,董承等一干人等被曹操杀死,曹操这才知道,刘备在许都时,就已加入反对自己的联盟,大为震怒,于是亲自挂帅,到徐州征讨刘备。

将寡兵微的刘备,怎么可能是曹操的对手。队伍四散奔逃,他的左膀右臂——关羽张飞,一个降曹,一个不知去向。刘备也往北投奔袁绍。

刘表

然而刘备逐渐发现,袁绍确如曹操所说,无能又心胸狭窄。他不肯听从许攸的良策,致使许攸投奔曹操,助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辉煌胜利。袁绍在官渡惨败后,元气大伤,也无法庇护刘备,刘备只好转向南方,投奔同是汉室宗亲的荆州刺史刘表。

后果

隆中对:207年,投奔刘表的刘备,苦于半生颠簸,难成大业,后经人举荐,三次拜访南阳诸葛亮,想请其出山辅佐自己。诸葛亮在刘备第三次到访时,献上专为其打造的进阶战略:先取荆州,后取两川,成三足鼎立之势,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结论:因为此时曹操的重心在北方,没有精力大举南下,所以刘备可以安心在荆州休养生息,发展势力。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三国史上的经典篇章也相继发生,刘备终于时来运转。

欢迎关注“说不尽的三国”圈子。

阅读数 9.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