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4年尤里卡栅栏事件
前因:《澳大利亚殖民地法案》通过;后果:澳大利亚采金业诞生

作者:一鸣 / 编辑:王莫失

前因:《澳大利亚殖民地法案》通过

1950年,《澳大利亚殖民地法案》通过,澳大利亚作为殖民地开始获取自主权。

1854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巴拉腊特黄金矿区工人爆发起义,反对政府高昂的征税,并要求推举黄金矿区自己的政治代表,与政府军发生激烈冲突,伤亡惨重,付出极大代价。这次事件被称为尤里卡栅栏事件。

早在19世纪20年代的时候,地质学家就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黄金颗粒,然而,当时的总督却说,收起来,否则我们会被割喉。

然而,淘金热还是来了,骚乱也随之而来。1851年,英国探险家在悉尼发现金矿,这次,消息没能继续保密,来自世界各地的淘金者蜂拥而至。

尤里卡栅栏事件的纪念币

为了避免混乱,殖民政府宣布黄金归英国所有,所有人都要持许可证开采,费用则高达每月30先令。能够挖到黄金的人当然不会在乎这点小钱,然而,能挖到黄金的人毕竟是少数。即使一无所获,每月的许可费是不能不交的。无证或不缴纳费用的采金者,就会被处以罚金甚至是监禁。与此同时,由于淘金地点往往交通不便,因此人们还要支付昂贵的食品费用。

于是,日子越过越难的淘金者开始起来反抗,可是初期由于缺乏组织都被殖民政府很快镇压下去了。这时候一部分来自欧洲的革命激进分子主张矿工们积极逃税,这种行为被看作是不畏强权的反抗,对抗情绪越来越浓厚。

1854年10月,巴拉腊特尤里卡酒馆老板与一名矿工发生口角,杀死了这名矿工,却因为与治安官关系好,被无罪释放。早就对殖民政府一腔怨气的矿工,组织了一万多人举行游行抗议,还放火烧了酒馆。最终,酒馆老板被控杀人罪,治安官也被免职。这一事件成为尤里卡栅栏事件的导火线。

之后,矿工与政府军队冲突越来越多,也更激烈。在11月份的一次冲突中,人们甚至抢走军火,而士兵在冲突中也砍伤多人。类似的纠纷越来越多,逐渐引发了人们对自由与权利的追求,巴拉腊特改革联盟成立,除了反对采矿费、反对警察暴行之外,他们还主张工人享有公民选举权、取消对议员候选人财产资格的限制、释放被捕工人等要求,却遭到拒绝。

愤怒的矿工召集大会,纷纷把采金执照烧掉,殖民政府不甘示弱,采取了针锋相对的行动,决定在第二天进行执照检查,矛盾开始进入白热化的状态。

激烈的武装冲突似乎已经不可避免,殖民政府军队开始进驻巴拉腊特,准备镇压暴动,矿工们则选举身材高大、能言善辩的爱尔兰人彼得·莱勒为领袖,准备武力还击。他们还构建了尤里卡防御阵地,那是用栅栏隔开的一英亩土地,栅栏周围用泥土、石块、木头加固。莱勒和他的四名副官宣布成立“维多利亚共和国”,一面印有白色星星组成的十字架的蓝色旗帜缓缓升起,成为他们革命的象征。

1854年12月3日凌晨4时,政府军指挥官托马斯队长带领一支由276名士兵和警察组成的队伍,袭击了尤里卡栅栏。矿工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立刻组织反击。他们用枪炮轮番攻击,政府军伤亡惨重。

之后,托马斯命士兵们冲破栅栏的木头护墙冲上去,并很快占领了制高点。战斗形势开始扭转,一场仅仅持续25分钟的短暂的肉搏战后,矿工们的旗帜倒下,莱勒胳膊受伤,躺在地上失去了知觉,政府军夺取了尤里卡栅栏。政府军方面死亡5人,矿工死亡约30人。

澳大利亚淘金热

矿工们并没有白白牺牲,更多的矿工开展了更大规模的斗争。12月5日,墨尔本市长召开支持镇压工人运动的大会,却被工人们控制了大会,要求政府停止暴力镇压,进行改革。迫于压力,第二天,殖民政府宣布罢免了殖民秘书,并宣布废除执照费,每年支付1镑就可取得开采权,改革矿场管理,设监护人以代替监督。更重要的是,还把金矿场列入选区,凡取得采矿权即等于具备选民条件。与此同时,被逮捕的工人也宣布释放。

对照可以看出,巴拉腊特改革联盟的诉求得到了基本满足,成为工人们争取自由权利斗争的一个重大胜利。

后果:澳大利亚采金业诞生

19世纪60年代,采金执照费的取消让地表黄金很快被开采一空,澳大利亚黄金开始进入有组织的工业开发时代。

结论:尤里卡栅栏事件是澳大利亚工人运动的第一面旗帜,被视为澳大利亚民主自由思想兴起的标志。

阅读数 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