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统一河北:袁氏覆灭
前因:官渡之战;后果:曹操打破乌桓。

文/全历史 老三诺夫娜

前因

官渡之战: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发生战争,曹操以远少于袁绍的军力,给袁绍造成重创。袁绍不堪打击,抑郁成疾,不久即去世。

公元205年,袁绍长子袁谭曹操的军事进攻下战死,其占领下的幽州、青州全部归曹操所有。同年,袁绍集团的幽州和并州也被曹操占领,至此,原先归属袁绍的黄河北岸四州,全部成了曹操的地盘。

官渡之战后,袁绍抑郁成疾,不久即去世。但其子侄分守青、冀、州、并四州,仍旧很牢固。但再稳固的政权也架不住内斗,袁绍长子袁谭和三子袁尚争夺继承权的斗争,让他们断送了河北基业。

曹操

按当时的规矩,嫡长子袁谭是继承袁绍基业的不二人选,但袁绍去世时,袁谭正驻守青州,而留在大本营邺城(隶属冀州)的袁尚,在谋士审配等人拥立下,抢先上位,奔丧回来的袁谭心有不甘,跟弟弟的矛盾迅速升级。但此时二人还未撕破脸,所以当曹操想趁袁绍新丧袭取冀州时,他们合力抵抗,曹操没有占到便宜。

这时曹操的谋士郭嘉出主意说,袁谭和袁尚的夺位之战才刚刚开始,他们二人的力量都不弱,如果我们攻打太急,他们一定联合对付我们。但我们如果暂缓攻击,他们一定又起内斗,等他们两败俱伤,我们坐收渔翁之利岂不更好。

袁谭

曹操同意郭嘉的见解,遂传令回军,驻足观望二袁动向。果然曹操一走,两兄弟就大打出手。先是袁谭领兵攻打弟弟的邺城,但因为他的大本营在青州,调往冀州的兵力有限,所以连番遭遇失败,先退守冀、青两州接壤处的南皮,后又退回青州境内的平原县。而袁尚则将大举进攻,将平原团团围住。

走投无路的袁谭,竟派人向曹操求救。他向曹操承诺,打败袁尚后,跟曹操共分冀州之地。曹操等的就是这一天,他一边稳住袁谭的情绪,即向其下聘,令儿子曹整娶袁谭的女儿为妻,一边不急于奔赴青州解救袁谭,而是来了一招“围魏救赵”,即直接围攻袁尚的大本营邺城。

曹操命人在邺城周围挖四十里深沟,引附近的漳河水灌入城中,城中军民饿死淹死者无数。袁尚无奈,撤了对袁谭的围困,引军驰援邺城。曹操却分兵等在半路,以逸待劳,给袁尚来了个迎头痛击。袁尚不敌,带少数残兵败将去幽州投奔二哥袁熙。邺城没有外援,终于被曹操攻破。

袁谭也是作死,袁尚的危机刚解除,就好了伤疤忘了疼。他也不管能不能打得过曹操,就公然不履行分冀州之地承诺,竟抢先占领五个郡,只给曹操留了个邺城,又把袁尚丢下的零散部众收归己有。

袁尚

其实袁谭就算不犯错,曹操也未必容得下他,更别提公然违约了。曹操退回袁谭女儿,起兵征讨袁谭。袁谭根本不是对手,一路奔逃,最后被乱军杀死。袁谭占领的冀州和青州之地,也全部落入曹操手中。

此战之后,黄河北岸的四个州,还归袁绍集团的,只有袁绍侄子高干占领的并州和袁熙占领的幽州。但因为主力袁尚、袁谭势力覆灭,另外两州已经难以立足。没多久,高干就为曹操所败。

而幽州袁熙的手下焦触和张楠,看出袁家没有前途,竟联合叛变,驱逐袁熙和袁尚,向曹操投降。二袁先逃往乌桓,后又逃亡辽东,最后为辽东太守公孙康杀死。河北四州,终于全部归于曹操。

后果

曹操打破乌桓:公元207年,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和袁熙逃亡乌桓,曹操为斩草除根,举兵进攻乌桓,乌桓单于蹋顿战死,袁尚和袁熙逃亡辽东被杀。

结论:在此之前,占据河北四州的袁绍,一直是实力最为雄厚的诸侯。但却因为内斗问题,兵败如山倒,顷刻间河北就被曹操统一。而占据了河北的曹操,也取代袁绍成为最强大的割据势力。

阅读数 8.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