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光中兴里,慈安的手腕不比慈禧差,她是真正的女主!
鸦片战争是我国史上特别耻辱的一件事情,它让妄自尊大的清王朝看清楚自己只不过是一个跳梁小丑。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王朝从“天朝上国”成为了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蛋糕。列国纷纷来瓜分,中国几千年来的自尊丧失殆尽。
在此国破家亡之际,当时的主政者慈禧太后居然还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实在为人所不齿。
大家都知道慈禧有两个傀儡小皇帝,却没多少人了解过当时的垂帘听政是有两个人的。而两一个人,才是当时的统治者。这个人便是慈安太后。
一、低调的后宫主宰
咸丰二年,咸丰帝册封了一位早就侍奉过自己的女子为嫔妃,这个就是日后的慈安太后。
她是广西一位封疆大吏穆扬阿的女儿,满洲镶黄旗人,姓氏为当时的贵族钮祜禄氏。中国人都知道的大贪官奸臣和珅就是这个姓氏。

图为慈禧太后
如果她是一个空有美色的花瓶,那么她就止步于此了。以后的命运无非就是生个皇子,在深宫里寂寞无聊地度过此生。
然而此人对咸丰帝的吸引力实在很强,她的晋升是普通后宫女子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三个月后,她就被封为贵妃,不到一个月就被册封为皇后,就算是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也没有这么快。
而且慈禧上位后,杀了对她有一切威胁的敌人。作为慈禧太后最有力的竞争对手,竟然可以安然无恙,由此可见慈安太后的城府之深。
二、素性贞娴
在清末民初的赵尔巽的《清史稿》里,说她“素性贞娴”,仅仅四个字一语道尽钮祜禄氏的性格特点——传统。
她应该很识大体、恪守妇道。毕竟她是满洲贵族家的女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三纲五常。举手投足间都显露出温柔的一面是大家闺秀的标配。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僧格林沁失守了北京。咸丰帝迫不得已带着亲信全部跑到了热河。
英法联军在北京丧尽天良,做尽坏事。也使老百姓对着已经烂透了的清政府直骂娘。
咸丰帝很无奈,外有西方列强频频入侵,内有天平天国和捻军扎堆起义,自己难道真的要做亡国之君了吗?
越想越气,越想越气。咸丰帝开始自甘堕落,也没有人敢向他直言进谏,因为弄不好脑袋就要搬家。
这个时候只有皇后,一遍遍的安慰皇帝,一遍遍的好言相劝。据《清史稿》记载:“妃嫔偶遭谴责,皆以中宫调停,旋蒙恩眷”。
咸丰帝于次年郁郁寡欢而死。

图为咸丰皇帝
咸丰帝死前,曾任命端华、景寿、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他认为有他们八个人辅佐小皇帝,大清就还有救。
他为什么要任命八个顾命大臣呢?
因为当时的懿贵妃已经露出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她要的是这个世界对她臣服。咸丰帝担心后宫坏政,就任命此八人来牵制懿贵妃。好好辅佐爱新觉罗·载淳。
他觉得还是不放心,又秘密召见皇后,给她留下一封遗诏,这份诏书上给了她一个权力——那就是可以斩杀一切坏国乱政的人。他这样做,就是希望如果懿贵妃敢插手军政,就要消灭她。
那咸丰帝为什么不给别人,而是把这个权力给了皇后呢?因为他对别人不能保持信任,对皇后他是知根知底的,他既知道她不会插手国政,又知道她可以听自己的吩咐办事。

图为顾命八大臣之首的肃顺
三、她在祺祥政变中的戏码
咸丰帝死后,小娃娃载淳继位为帝。二十五岁的皇后升为母后皇太后,称为慈安皇太后。比她大两岁的载淳的生母懿贵妃被册封为圣母皇太后,人称慈禧太后。
小皇帝刚继位不久,慈禧太后就联合自己的小叔子恭亲王奕䜣发动宫廷事变,夺取政权,这次事变被称为辛酉事变,也被称为祺祥政变。
大家都认为这件事的主角是慈禧,剩下都是打酱油的,却忽视了慈安太后在这件事情的作用。
为什么慈安太后并没有按照先帝的话拿出遗诏按住慈禧而是选择默不作声呢?
又人说是当时慈禧太后跑到慈安演了一哭二闹三上吊。慈安太后一心软,就同意和慈禧太后联合。
事实并非如此。主要是当时的顾命八大臣,尤其是肃顺,实在是没什么作为。

图为僧格林沁
在政治斗争上,仿佛像一个小学生。慈安实在没办法治国理政这种大事交给这么一个菜鸡。但是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䜣就做得很好,她选择支持他们。
其实谁主政不重要,主要对大清是有利的,她都可以接受。很明显,慈禧的作用远胜于顾命八大臣这群废物。
大家都知道慈禧太后手段毒辣,其实这场事件真正的操盘手,真正的慧眼独具者,正是慈安太后。
她和她的丈夫咸丰帝一样,希望国家可以振作起来。只不过咸丰帝选择相信肃顺,她选择相信慈禧和奕䜣。
四、慈安与慈禧
在中学的课本里都说的是同治帝即位后,权力都由慈禧太后和恭亲王把持,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他们两个热还是很怕慈安太后。
这样说是由一定根据的。据《清史稿》记载,“慈禧摄于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礼。”

图为慈安太后
慈安太后负责唱红脸,慈禧太后负责唱白脸。他们两个一个以德服人,一个以威来让人感到畏惧。朝廷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阶段。甚至出现了当时清朝的“同光中兴”,为清朝又续了很久的国运。
慈安太后看上去人畜无害,却也不是好欺负的。她也曾向世人展示了她凶狠的一面。
她曾看到晚清有宦官干政局面的出现,她诛杀了当时的太监安德海。
当同治帝因为梅毒死后,慈安和慈禧又一同拥立了新君,那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光绪皇帝。
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去世。慈安走的很安详,并没有什么异样。
当时民间盛传,是慈禧太后暗害了她。其实慈禧太后根本就没有这个胆子,慈安太后本来身体就不是很好。当时的医疗条件又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慈安太后应该是病死的。
慈安太后去世后,慈禧再也不受任何制约。她也很快就觉得恭亲王奕䜣对她没有任何价值。很快她就找几楼把奕䜣的职位去掉,一人独掌朝政。

图为安德海
光绪帝也想过通过戊戌变法来打败慈禧,重新把朝政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奈何光绪帝实在不堪大用,在慈禧太后死之前的几个小时里,光绪帝也被她带走。
如果慈安太后当时还在世,大清应该还会有更远的国运。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慈安太后的一生都是被人所忽视。然仔细研究这个人会发现,她其实清朝中后期的顶梁柱。她在世的时候,清朝灭亡了太平天国,消灭了捻军。开启了很多近代化,比如洋务运动。当她死后,慈禧根本就扛不住内外的压力。只能过一天算一天,直到把大清的国力给消耗的一干二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