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二世:“快活王”不快活
我搞复辟,养情妇,但我是个好国王。

1685年2月6日,英国国王查理二世驾崩。

查理二世的父亲查理一世(此处可a1649年1月30日的伦敦)在内战结束后被推上了断头台,他自己则在克伦威尔(此处可a1653年12月17日的伦敦)死后被接回英国登基。作为一名复辟君主,查理二世在英国重建了绝对君主制,中断了英国的宪政进程;在私生活方面,他极度好色,有无数的情妇和至少14名私生子,被人戏称为“快活王”,可谓是既反动、又荒淫,堪称一代昏君的模板。

但英国人似乎并不这么认为。在2005年由《历史》频道发起的投票中,查理二世当选“最伟大的十二位英国君主”之一,民众对他的主要印象,则是“亲民、仁慈”。

查理二世肖像

历史上,像查理二世这样个人道德水平存疑,但其实有手腕也有实绩的君主,并不在少数。

例如唐高宗李治(此处可a公元628年7月21日的长安),他醉心于奢侈享乐,更因为宠信武则天(此处可a公元705年12月16日的洛阳)备受批评,但他也开创了“永徽之治”,唐朝的疆域正是在他手上达到了巅峰;

再比如法王路易十三(此处可a1601年9月27日的巴黎),他个性阴沉残忍,病亡时巴黎群众纷纷燃放烟花以示庆祝,但他也与宰相黎塞留(此处可a1624年8月13日的巴黎)精诚合作,打赢了三十年战争(此处可a1648年10月24日的明斯特),让法国一跃成为欧洲霸主。

那么,这位“快活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能让民众忽略他的专制与好色,而对其推崇备至呢?

第一,他是风餐露宿的逃跑国王。

在1649年爆发的英国内战中,查理一世战败被杀。查理二世虽然名义上继承了父亲的王位,但英国实际上的统治者是执政官克伦威尔查理二世只能逃往苏格兰寻求帮助。

查理二世的到来对苏格兰人可谓天降奇货。虽然查理一世是英格兰与苏格兰的共主,但信仰天主教的苏格兰宫廷一直敌视信仰新教的英国。于是苏格兰贵族接纳了查理二世,不过他们所求的其实是用他的身份当幌子,讨伐英国、消灭其新教信仰。

但在克伦威尔新模范军面前,保王党军队不堪一击,与英国交战半年后即全线溃败,刚刚登基的查理二世被迫再次出逃。

幼年查理二世

这一逃便是十年。当时欧洲的法、荷等国虽然谴责英国人杀害国王的罪行,却也不愿意公开得罪英国,全都拒绝庇护查理二世。落魄的国王一度没钱去住旅店,只能躲在中空的橡树里过夜,逃避克伦威尔的追捕,这棵橡树也因此被后人称为“皇家橡树”,成为英国军队的吉祥物。

第二,他是外交乏力的窝里横。

在复辟成功后,查理二世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大力发展海军、希望确立英国在欧洲的海上霸主地位。但英军在同荷兰的海战中大败,荷兰舰队势如破竹,甚至攻入了泰晤士河。

查理二世不甘忍受如此奇耻大辱,决心向荷兰复仇。最终,依靠一名叫露易丝的法国情妇牵线搭桥,查理和法王路易十四(此处可a1638年9月5日的巴黎)秘密结盟,法国出资赞助英国向荷兰开战,查理则承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英国废弃新教,重回天主教信仰。

于是查理二世重新对荷兰开战,可英国海军仍旧不是荷兰人的对手,反倒是法国在陆地战果连连,一度兵临阿姆斯特丹城下。最后,英国因战败向荷兰支付了巨额赔款,法国则渔翁得利,获得了大片土地和商贸利益,查理二世可以说是被路易十四玩弄于股掌之间。

但与外交上的出师不利不同,查理二世在内部争斗中就显得很有手腕。

因为复辟君主这一敏感身份,查理二世同国会的关系非常紧张。特别是激进的辉格党,还要求他立刻封一名新教贵族做储君。

查理二世应对挑战的方式,和曾经贵族打击查理一世的办法如出一辙:利用民心。

1666年,伦敦发生大火。辉格党与新教徒利用此事,说查理二世与天主教会勾结,蓄意纵火。查理二世则巧妙利用了火情,亲自到现场指挥救火,给民众留下了国王仁慈亲民的印象。

同时,他还做出一副受气包的样子,以突出辉格党的霸道蛮横;利用人民对内战的恐惧心理,以国王特权连续解散议会,终于迫使辉格党屈服。

伦敦大火

第三,他是压抑自我的“快活王”。

虽然历来被批评荒淫无度,但查理二世其实在很多方面都刻意压抑着自己的欲望。

在政治上,虽然查理二世辉格党矛盾重重,但他从未真正挑战过议会的底线。在与国会争吵时,他还会自嘲说“朕可不想再跑十年了”,并做出让步。这固然是嘲讽国会迫害国王的“黑历史”,但也表明查理已经接受了与议会共治的事实。

在信仰上,查理同样选择了妥协。他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信徒,但为了讨好在英国占绝大多数的国教徒与新教徒,查理二世将自己的信仰隐瞒了25年,直到临终前才宣誓皈依天主教。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就没学到哥哥的隐忍,一上台就大肆清洗新教徒,最后在光荣革命(此处可a1689年2月13日的伦敦)中黯然下台。

哪怕在最受人诟病的私生活领域,查理二世也分得清大是大非。他的妻子凯瑟琳患有不育症,这对王后来说等于死刑,查理可以名正言顺地废弃元配,另娶新欢。但查理二世却同凯瑟琳相敬如宾,宁可自己没有儿子、将王位传给弟弟,也不愿意废黜王后。

同时,查理二世还降低了了内战以来始终居高不下的税收,并以身作则,削减王室开支、弥补税收下降给国库带来的损失。在他的统治下,英国进入了一个“抵税、自由、享乐”的黄金时代。

作为一名复辟君主,查理二世天然站在了近代化浪潮的反面,后人也因此更多地关注他个性的缺陷,而忽略了其统治的功绩,这也是头部效应的体现。(详见规律15 - 头部效应:强者为什么恒强

历代评价

他被称为“风流快活的欢乐王”,但是吃喝有节制;他最大的缺点是好色,有无数的情妇仍不满足,还要与人妻偷情才快活,因此纵欲过度、损害健康。他因为早年失去父亲、不能与家人团聚,所以登基后重视亲情、照顾家人,即使陷入巨大危机也不离不弃。

——BBC历史迷你剧《查理二世》剧评

阅读数 5.1万
打开全知识APP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