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年后的东日本仍笼罩于灾难阴霾下。荒废的农场矗立在福岛核电站阴影中,而幸存的人们还在废墟捡拾残骸,搜寻下落不明的同胞。

当地时间2011年3月15日,日本北部宫城县南三陆町,车辆通过被夷为平地的城市废墟。图片:AP Photo/David Guttenfelder, File
茫然的幸存者穿行在破碎的瓦砾和扭曲变形的废铁堆中,曾穿梭于海上的油轮如散落在孩子脚下的玩具一样倾覆在他们身旁。这片被夷为平地的废墟曾是这座城市最繁华的地带,也曾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10年前的3月11日,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突发9.0级大地震并发生海啸,巨浪瞬间吞噬东日本,上万人在这场载入史册的灾难中丧生,几十万人背井离乡。10年后的东日本仍笼罩于灾难阴霾下。荒废的农场矗立在福岛核电站阴影中,而幸存的人们还在废墟捡拾残骸,搜寻下落不明的同胞。
海啸疮疤依旧
十年前,美联社记者用镜头记录下日本东北海岸最脆弱的样子。十年后,他们重返这片土地,回访那些曾被摧毁的社区。这片曾历经数千年灾难——火山爆发、海啸、地震、战争和饥荒的土地持续散发蓬勃的生命力,一些地区甚至毫无破坏的痕迹。

上图为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当地一片狼藉。
下图为当地时间2021年2月14日,日本宫城县,实拍重建后区域。

上左图为地时间2011年3月29日,日本岩手县高田市,海啸地震之后,7万棵树木折毁,一棵10米高松树矗立着,被称为“奇迹松”。
上右图为当地时间2012年1月15日,同一地点地震海啸发生一年后的景象。
下左图为当地时间2013年2月19日,同一地点地震海啸发生两年后的景象,当时认为这棵松树已经死亡。
下右图为当地时间2021年1月27日,同一地点地震海啸发生十年之后的景象,一棵人造树矗立在纪念公园,作为纪念碑和重建的象征。

左图为当地时间2011年3月22日,日本宫城县女川町,房屋在地震中严重受损。
右图为当地时间2021年2月12日,重建后的城市景观。

上左图为当地时间2011年3月18日,日本宫城县南三陆町,一名救援人员走过海啸袭击之后的废墟。
上右图为当地时间2012年1月14日,同一地点地震海啸发生一年之后的景象。
下左图为当地时间2013年2月20日,同一地点地震海啸发生两年之后的景象。
下右图为当地时间2021年1月26日,同一地点地震海啸发生十年之后的景象。

上图为当地时间2014年9月11日,日本浪江,实拍受灾区域。
下图为当地时间2021年2月17日,实拍地震十周年后的重建区域。
但是,这场三重灾难——地震、海啸和核泄漏,不同于日本此前遭受的任何一场灾难,要恢复常态是一场巨大的挑战。50万人为了避难不得不背井离乡,使得这座本就留不住年轻人的小城更加空荡。留下的人们则生活在挥之不去的核辐射恐惧中,抨击政府无能的示威活动此起彼伏,重建工作在这些冲突中不断停摆。

左图为当地时间2011年3月14日,日本宫城县名取市,仙台机场的机场控制塔前堆积如山的汽车。
右图为当地时间2021年1月25日,同一地点地震海啸发生十年之后的景象。

上图为当地时间2011年4月16日,日本岩手县大槌町,一艘被海啸冲上岸的船只被冲到一栋2层旅馆上。
下图为当地时间2021年1月27日,同一地点地震海啸发生十年之后的景象。
尽管复兴之路充满艰难险阻,但2021年的东日本已然从灾难中逐渐复苏。成吨瓦砾被清空,倾覆的轮船也不见了踪影,那些闪闪发光的新建筑从被清理得整洁干净的土壤之上拔地而起。这或许是某种集体意志的体现——国家、地方和个人。

上图为当地时间2011年3月15日,日本北部宫城县南三陆町,车辆通过被夷为平地的城市废墟。
上中图为当地时间2012年2月23日,车辆经过同一地区。
下中图为当地时间2016年3月7日,车辆经过翻修的街道。
下图为当地时间2021年3月6日,该地区基本恢复原貌。

上图为当地时间2011年3月28日,日本北部宫城县气仙沼市,一艘被海啸冲走的船搁浅在居民区。
上中图为当地时间2012年2月23日,该地区清理完毕,但船依然搁浅在原地。
下中图为当地时间2016年3月6日,搁浅的船只被拆卸完毕,被海啸摧毁的居民区正在重建。
下图为当地时间2021年3月5日,街道基本恢复原貌。
然而,只有当真正深入这片曾布满疮疤的土地,才会发现在这些令世人惊叹的剧变背后,人们仍生活在2011年留下的残影中,他们满是裂痕的心灵深处,不同于脚下裂开无数道口子的道路,只要重新铺设沥青就能重合,这是十年时间也难以愈合的。
而促成这场十年剧变的正是这些坚韧隐忍、悲痛愤怒,且拒绝向自然灾害和官僚主义势力低头的人们。

上图为当地时间2012年4月19日,日本福岛县,当地发生核泄漏事故,游客稀少。
下图为当地时间2021年1月13日,实拍重建区域。

上图为当地时间2011年3月12日,日本福岛县南相马市,当地居民查看海啸带来的废墟。
下图为当地时间2021年1月25日,同一地点地震海啸发生十年之后的景象。

上图为当地时间2011年3月18日,日本女川,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当地一片狼藉。
下图为当地时间2021年1月31日,同一地点地震海啸发生十年之后的景象。
无人野餐的“生命禁区”

当地时间2021年2月27日,一家被杂草包围的废弃餐馆。
福岛第一核电站在海啸中遭到重创,三个反应堆熔毁,自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之后最大的核灾难由此引发,附近居民至今被核泄漏带来的恐惧围困。
距离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地不到10千米的荒废至今仍是“生命禁区”。该禁区位于富冈小镇,面积约占全镇12%,过去是全镇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约有三分之一人口曾居住于此。
尽管2017年后东日本大部分禁区相继对外开放,但这里仍旧处于封闭状态,只有获得镇办公室正式许可的人才能进行日间参观。

上左图为当地时间2011年4月8日,一只流浪狗回望被海啸摧毁的居民区。
上右图为当地时间2011年7月8日,废弃的市政厅内凌乱的办公桌。
下图为当地时间2021年2月26日,公园内一尊被杂草包围的雕像。

上图为当地时间2011年7月24日,一辆废弃的自行车停在路边,后方是被海啸冲毁的轮船。
下图为当地时间在2011年7月16日,一间废弃的弹珠机店。

上图为当地时间2021年2月28日,福岛县二叶町,佛寺内倒塌的建筑。
下图为当地时间2021年2月28日,福岛县双叶镇,倒塌佛寺的大门。
禁区内有一处被称为“夜森林”(Yonomori)的地方,过去是一家商业中心,商店、住宅、7-11便利店和连锁超市遍布。
这里还有一个夜森林公园,四周被樱树成荫的街道环绕,是当地居民打发闲暇时间的好去处。樱花盛开的时节,一些人会在小径散步,有的人则在樱花树下野餐。
如今又到了这个时节,这已是被停留在十年前的旧光景了。
禁区内还有一处核废料倾倒场,这一片区域堆放了装有放射性土壤、被砍伐的树木,以及受污染废物的黑色垃圾袋。

上图为当地时间2021年2月28日,废弃消防局的消防服。
下图为当地时间2021年2月27日,一间废弃的营业所。

当地时间2021年2月26日,禁区内一个临时存储区,摆放有装放射性土壤、树枝和废弃物的袋子。

当地时间2021年2月28日,一所废弃学校内,因无人使用而被杂草掩盖的秋千。
本文图片均来自视觉中国
参考资料:
https://apnews.com/article/japan-tsunami-decade-later-439137ab0634c818e1bccefd60f8b129
https://apnews.com/article/world-news-japan-459df85eaf8df17ea68f7bf42693eab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