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世界最长运河——隋朝大运河

隋文帝结束了自东汉末年开始的割据混战局面,于589年统一全国。隋朝期间,开创科举制、开通大运河,都为日后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用三个板块学习掌握隋朝大运河知识点。

这一部分就是知识干货啦,需要直接提取考点的同学在这里取用即可。下面是对这一考点的完整表述,可以用作答大题的语言材料。

605年,大运河工程开始。隋炀帝建大运河的目的在于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当时隋朝的发展也为大运河的建造提供了充足的条件,①经济实力:隋文帝时经济的繁荣;②国家统一:使得征发几百万人成为可能;③已有基础:利用天然河道和古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利用天然河道和已有的古运河,贯通南北水系,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①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②成为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但大运河的开凿也有消极影响,过度使用民力,在当时给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影响)。现在看来,大运河至今仍然发挥着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板块就是知识的讲解啦,关于记忆大运河,做了一个步骤图帮助大家记忆,跟我一起画画看哦~

先画三个点,涿郡、洛阳、余杭
再画四条线,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河
最后勾上五条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为什么隋朝要大费周折建造这样一条运河呢?难道真得只是隋炀帝太荒唐了,一拍脑瓜,随便想想就要建一条运河吗?当时隋朝是怎样的情形呢?

首先隋炀帝面临的一个中国天然河道的问题,因为中国地形的原因,从西到东地势逐渐变低,所以更多的是从西入海的横向河流。这样的自然河流不利于南北方的沟通,无论是经济的交流、军事物资的调配,还是政治上的联通,都受到一定的阻塞。

隋朝经过隋文帝时期的经济发展,全国已经建立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国力昌盛,人民相对富足,人口数量也大幅度增加,因此调动几百万人建造工程有实现的可能。

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和魏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发展,南北经济交流也逐渐成为隋朝的重要需求。隋朝的官僚系统和军队都需要江淮地区的供应。所以综合来说,隋炀帝处于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的综合需求,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沟通了五大水系,也将五大水系流经的城市诸如都城长安、东都洛阳等联通在一起。

选D,根据材料中“涿郡”、“江都”,沟通南北等信息,得知考察的是大运河。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其作用(暂且不需要回答)。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余杭到洛阳依次途径的大运河河段名称,并概括大运河开凿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都江堰、大运河修建理念的共同特点(暂且不需要回答)。

答案:(2)途径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大运河开凿特点: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利用天然河道和已有的古运河,贯通南北水系,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答案:大运河①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②成为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但大运河的开凿也有消极影响,过度使用民力,在当时给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影响)。现在看来,大运河至今仍然发挥着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重要的作用。

阅读数 1.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