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之战:晋胜楚败的“微操作”
胜利不是纷争的结束,而是纷争的开始。

文/中流楫

公元前575年6月6日,晋楚两国爆发鄢陵之战

鄢陵之战是晋楚两国为争霸中原而展开的一场战斗,也是双方继城濮之战邲之战后的第三次重要战役。战斗指挥者分别是晋厉公楚共王,战争虽然以晋国胜出告终,楚国对中原的争夺走向颓势,晋国虽然借此机会重整霸业,但实力也有损耗,为后来著名的弭兵会盟做了铺垫。

中国古代中原大地上的霸权争夺战,最为人熟知的是的楚汉之争,在春秋乱世与楚汉之争相仿的,则首推晋国和楚国之间的霸权争夺。

鄢陵之战 查看详细关系图
鄢陵之战

那么,双方的战争矛盾又是从何而来呢?

一是晋国要树立霸权攻秦,楚国是秦国盟友。

晋厉公继位后,因为要树立晋国的中原的霸主地位,需要面对的主要敌人就是和晋国接壤的秦。随着秦国实力壮大,晋厉公认为秦国的发展对晋国不利,于是他亲率晋军和宋、卫、鲁国、郑等国联军会师,在秦地麻隧和秦军展开决战并取得胜利,成功压制了秦国的发展态势。

但晋国的胜利,也激化了晋楚两国的矛盾。因为晋国攻打秦国时,秦国和楚国是联盟关系,由于楚国没能即使出兵,晋国才轻松取得了胜利,晋厉公把楚国当成了需要征服的新目标。

鄢陵之战形势图

二是楚国帮助许国避难,和附属于晋国的郑国产生矛盾。

春秋时代,众多小国为了生存,各有其依托的大国。晋厉公打败秦后,附属于晋的郑国飞扬跋扈,向臣服于楚国的许国发动攻击。许国国力弱小,当即向楚国求援,楚共王决定援助。

楚共王本来就忌惮晋国的扩张,现在看见郑国如此跋扈,于是发兵攻郑,并且顺势连臣服于晋的卫国也打了。晋国中军将领栾书见状,就提议和楚国开战。双方大战的种子就此埋下了。

晋楚矛盾激烈,但尚能维持平衡状态,但不久后,楚国派人和郑国求和,郑国却转而和楚国结盟,这彻底激怒了晋厉公晋厉公决定兴兵伐郑,楚国也前来迎战,鄢陵之战正式爆发。

楚共王画像

虽然表面看起来,楚国人的战争准备相对充分,而晋国是激于义愤,但战斗却已晋胜楚败告终,晋国君将在战斗中做了那些选择,才为胜利铺垫了基础呢?

一是晋国主将战斗意志坚决,坚持作战到底。

晋楚两军相遇后,晋国的中军佐范文子曾建议退兵,但新军佐郤至却说,以前我们和秦国打仗,晋惠公死于战事,我们夷狄作战,主帅先轸阵亡,我们和楚国在邲作战,主帅荀林父兵败溃逃,我们已经有了这么多耻辱,难道现在面对楚国,要继续耻辱么?郤至的话赢得了主将栾书的认可,也赢得了众人认可,晋军没有退却,这为晋国胜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是晋厉公明快决断,抵挡住了楚军的突然袭击。

由于晋国是中原强国,其麾下与联盟的鲁、宋、卫等众多小国,等到联军汇合,战斗力就会极大增强。所以楚共王在清晨利用晨雾掩护,突然来带晋军营垒的附近布阵,晋军措手不及。

但晋国没有退缩,在晋厉公的指挥下,晋军采用郤至的建议,当即出兵迎战楚军。晋厉公还亲自上阵,命令将士将在军营内填井平灶,既扩大了营地空间,也摆脱了楚军营垒压迫。

晋厉公画像

战斗瞬息万变,战争结果和双方在战场上的“微操作”密不可分。那么,影响晋楚双方胜负差异的至关重要的“微操作”,又是什么呢?

一是晋将魏锜百步穿杨,射穿楚共王眼睛。

决战开始后,楚共王晋厉公所在的晋君中军兵力薄弱,决定率楚国中军前去攻打,可没想到的是,晋军的抗击十分顽强。晋将魏锜用箭射伤楚共王的眼睛,楚国的进攻气势大为衰落。

二是楚将子反军营酗酒,楚国因战备不足而撤退。

双方决战一日,并未有明显胜负,都准备第二天的决战。不过,第一天战斗结束当晚,楚共王想要找楚将子反商议对策,可子反却喝的酩酊大醉。楚共王见胜算不多,只好负伤撤退了。

楚军撤退后,晋国将楚军营地丢弃的粮食收入囊中,但鄢陵之战不是晋楚之战的终结,而是后续连绵不绝战斗的一个里程碑。在你来我往的消耗中,双方的实力都有所损伤,战胜方获得的不是强力的霸权,而是边际效应逐步递减的战争果实(详见规律62-边际效应递减:满足感的加减法)。

历代评价

失先君之绪,覆楚国之师。

——《后汉书》

阅读数 3.6万
打开全知识APP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