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的“杀神”,也是“战神”的白起横扫战场

在王者峡谷中,白起开启大招【傲慢嘲讽】后,敌人将被迫主动靠近,这对于残血逃跑的敌人来说就是一场噩梦了。

你,遇到了这块阵地上,最坚固的防线之一。只要pick白起我就能驰骋王者峡谷。

这个英雄的原型就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名将白起,在历史上他杀戮过重,这也是他一生的短处,他被称为是历史上第一“杀神”,也是“战神”,今天就看看白起做了什么被称为“杀神”。

战国时代,最耀眼的将军当属秦国名将白起了!现在能看到后人评出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白起当然地列于首位。

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就是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白起的名字也与此战密切联系在一起。

赵国经过改革后,军事力量大增。赵国名将赵著在阏与(今山西和顺)之战中以骑兵突袭的方式大败秦军,使秦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自此以后,赵国就成了阻击秦国兼并六国的中流砥柱。

在强悍的赵军面前,秦国的虎狼之师亦无可奈何,秦国要兼并六国,又不得不打破僵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秦赵两大军事强国之间的最后对决在长平地区上演了。

长平之战是由秦赵两国争夺上党地区引发的。上党地区原属韩国,公元前262年,秦国夺取了韩国的野王,大概是在现在的河南地区。如此一来,上党与韩国本土就隔绝了。

秦国是想用这种方法逼迫上党主动投降,但上党郡守冯亭不愿意降秦,就将上党郡所属17个县尽献于赵国,赵国接受了上党郡,派出名将廉颇率兵进驻长平,以抵御秦军。秦国则派王屹率军攻赵,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就此爆发。

长平之战大致分两个阶段,前期是秦将王龁与赵将廉颇的对峙阶段。面对秦军的凌厉攻势,廉颇采取了坚壁固守的策略,“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

赵军坚守在防御工事内,秦军无法突破赵军防线,两军在长平对峙,达三年之久。

对峙之后,长平之战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生死对决。秦军无法突破赵将廉颇构筑的坚固防线,遂开始使用反间计。

秦相范雎派人到赵国散布传言,说秦军只害怕赵奢之子赵括为将,廉颇根本不是秦军对手,很快就要投降了。

当时,名将赵奢已死,他的儿子赵括只善于纸上谈兵,并无真正的军事才能。秦人想要的就是借赵孝成王之手换将——用年轻气盛的赵括代替老成持重的廉颇。

按说,廉颇成功地挡住了秦军的进攻,旷日持久地对峙下去,作为防御方的赵国肯定是占便宜的。可惜的是,赵孝成王中了反间计,做出了换将的决定,“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

这正中秦国人的下怀,秦国暗中换白起为主将,而让王做副将,同时还做了很好的保密规定,“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赵括到了长平前线,改变了他之前固守的作战理念,主动向秦军发起了进攻。白起命秦军佯败后撤,诱敌深入,同时“张二奇兵以劫之”,在两翼张开奇兵,直插赵军后方,截断了赵军的退路。

赵军追击至秦军壁垒,不能突破秦军防线。白起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将赵军截为三段。赵军首尾分离,粮道又被秦军截断。

秦昭王听说赵军的粮道被切断,亲临河内督战,征发十五岁以上男丁从军,赏赐民爵一级,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草,倾全国之力与赵军作战。

被分割包围的赵军断粮四十多天,走投无路。赵括无奈,只得率军冒险突围,结果被秦军射杀。赵军突围不成,只得投降。白起害怕赵军哗变,遂将赵国40万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240个小兵回赵国报信。赵国上下为之震惊。

名将白起在战场上“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经此一战“杀神”称号扬名天下。白起戎马一生,其指挥的大规模战役共十一起,无一败绩。六国闻白起之名而胆寒。

虽然白起坑杀赵国40万降卒过于残忍,但是我认为在那个混乱的、战争四起的时代,白起的做法,让秦国的统一步伐前进了一大步。个人的立场不同,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自然是存在着巨大差异的。

因为“杀神”白起过于残忍,长平之战的战况又是如此的惨烈。当地的百姓因为憎恨白起,为了祭奠长平之战被坑杀的将士亡灵,于是就有了一道名菜“白起肉”。

不过这可是一道素菜,是把豆腐当成肉,用炉火烧烤,用豆腐渣和蒜泥生姜调和成“蘸头”,表示把白起的脑浆捣成泥,在洒上红红的辣椒油代表白起的血液,与豆腐一起食用,名曰“白起肉”。

这道“白起肉”寄托着赵国长平百姓世代对白起的怨恨,在峡谷里被白起虐过的各位可以一起来尝尝这道“白起肉”。

说不定吃了这道菜,在王者峡谷对线时可以不惧白起!

【参考资料】

[1]《战国派儿:战国时期的人与事》郑连根著,齐鲁书社

[2]《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司马迁著,中华书局

[3]《白起功过新探》卢星,倪根金,《CNKI》

阅读数 8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