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怪就怪这个你死我活的时代吧

那一年,齐国小伙儿、军校高才生孙某,带着铺盖卷、简历、理想和一身本领,坐上了开往魏国首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的绿皮车。
魏国,中原霸主;安邑,战国“北上广”。俗话说,宁要安邑一张床,不要老家一套房。
和千千万万年轻人一样,孙某也想在安邑找份工作,出人头地。但是,这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最不缺的就是人才,尤其是安邑这种一线城市。
没人在意他的名字,只记得他姓孙,是魏国大将军庞涓的同学。
孙某这次来安邑,就是庞大将军写信邀他来魏国发展的。虽然安邑房价高、竞争强、节奏快、压力大,但毕竟平台大、机会多,再加上自己水平高、关系硬,孙某相信,自己一定能混出个名堂。
成功好像在向他招手。
“庞氏骗局”
庞大将军果然是个好同学,好吃好喝好招待。两人喝着小酒,回忆青春、展望未来,畅谈国际争霸格局。
孙某越喝越热血,拎着酒壶对庞大将军说:“从今往后,魏国就是咱哥儿俩的了,咱们一起率领千军万马,扫平六国、一统天下!说不定,我将来比你混得好,还是你领导呢。哈哈哈哈哈哈。”
庞大将军捏着酒杯,笑着说:“你小子,牛。”
孙某在将军府住了下来。庞大将军说:“等时机成熟,我就向大王推荐你。”
孙某很感动,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安邑干出一番事业来,绝不辜负庞同学的帮助,让魏国、让历史都记住我的名字。我叫‘孙×’,不叫‘庞大将军的同学’。”
可惜,他学的是兵法,不知道这世上有一种罪恶叫“庞氏骗局”。

没多久,孙某被钓鱼执法,惹上了官司,被判处膑刑(断足)、黥(qíng)刑(脸上刺字)。他终于有了一个被别人记住的名字:孙膑。
孙膑,一个只剩半条命的废物,被丢弃在阴暗里。庞大将军就此消失。
后来,孙膑才得知,这一切的幕后黑手竟然是好同学庞大将军。因为妒忌孙膑的才能,担心影响自己的仕途,庞大将军玩了招阴的,把孙膑骗到安邑,然后废了他。
“孙膑,呵呵”,念叨着自己的新名字,孙膑陷入了沉默。他只能等,等一个绝处逢生的机会。
军校毕业后,他学会的第一个道理就是:职场如战场。
第一战,庞涓胜。
废物回国
不知过了多少年,机会终于来了。
孙膑的祖国、魏国的死敌——齐国派使者来安邑公干。孙膑和齐国使者偷偷见面,并成功说服使者带自己回国。具体细节没人知道,因为,没有人会关注一个废物。庞大将军估计也早忘了他。
被藏在马车里离开安邑时,孙膑咬着牙,轻声说了句:“好同学,等着我。”
回到齐国后,孙膑托关系,找门路,有了第一份工作:给齐国大将军田忌当门客。
上班后,孙膑发现,田大将军府最不缺的就是军校毕业生。于是,他默默地把自己熬夜掉头发做的PPT“齐国超级军队:五年灭掉魏国的系统计划”,丢垃圾箱了。
经过仔细调研,军校高材生孙膑果断转型:做马术教练。
因为领导田忌喜欢赛马,而且,赛马的对象是领导的领导:齐威王和王子们。
孙膑发现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金光大道。最终,他凭借帮田忌赛马(下马对上马,上马对中马,中马对下马)一举成名,不仅赢得了田忌的赏识,还成功地进入齐威王的视线。

在田忌的正式推荐下,齐威王召见他,探讨了一下军事问题,被他的才能折服,奉他为师。
从废物到国师,孙膑凭借自己敏锐的眼光、务实的精神和过人的才华,成功逆袭。
第二战,孙膑胜。
辅助型英雄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亲率大军攻打赵国,一路势如破竹,直接干到了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准备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大黄河,抗魏援赵,并任命孙膑为大将军。
孙膑拒绝了。开玩笑,敢和自己的老领导、齐威王的老朋友、齐军的老首长田忌抢位置?估计还没碰见敌军,就光荣牺牲了。所以,孙膑诚恳地对齐威王说:“我是个残疾人,最擅长的是帮助队友有更好的发挥。”
齐威王和田大将军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懂事。于是,齐威王任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让他坐在马车里,负责团控和放大输出。
孙膑望着安邑,轻声说:“好同学,我来了。”

冲啊!田忌领着大军就要杀向邯郸。
孙膑赶紧踩刹车:“别急。哪有劝架的上去打架的道理。现在魏赵两国打得热火朝天,魏军精锐肯定倾巢出动,国内全是老弱病残;咱们应该率军急袭安邑,魏军肯定回撤来救,咱们一举两得,既能给赵国解围,还能把魏国打残。”
这就是著名的围魏救赵。
田忌依计行事,魏军果然回师救援,在桂陵(今河南长垣。有争议,此处依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与齐军激战,魏军大败,史称桂陵之战。
这一次,孙膑的表现着实可圈可点:对内经受住了组织的考验,对外经受住了战争的考验,双线作战均取得胜利。庞涓同学,则遭遇工作以来的第一次事业危机。
第三战,孙膑胜。
怂给你看
桂陵同学聚会十三年后,公元前341年,魏国大将军庞涓率军攻打韩国。韩国派人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召集高管们头脑风暴:“早救好,还是晚救好?”宰相邹忌——对,就是那个爱照镜子的美男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建议:“不救”。大将军田忌不同意:“不救,韩国就会灭亡,被魏国吞并。早点出兵吧。”
孙膑永远不着急:“韩魏之战的上半场才刚刚开始,双方体力都很好,咱们现在上场,就是替韩国当肉盾,被魏国各种虐,最后还要反过来看韩国的脸色。既然这次魏国铁了心要灭掉韩国,则韩国一定会被打残,一定会再来求救。那时候出兵,既可以让韩国感恩戴德,又可以轻松搞定只剩半条命的魏军,名利双收,多好。”
齐威王:“你真阴险,不过,寡人喜欢。”于是,对韩国特使说:“没问题,我们随后就到。”
有了齐国的“随后就到”,韩军士气大振,奋勇抵抗,与魏军展开五次大规模战役,可惜屡败屡战,到了崩溃的边缘。
孙膑望着远方,说:“该出发了。老办法,先去安邑转一圈。”
庞涓在韩国打得正起劲呢,收到情报,气得破口大骂:“孙子,你还会干点别的吗?”然后,撒开脚丫子往回跑。
魏惠王也很生气:“每次都抄我后路,有种咱们当面刚!”
于是,魏国集中起全部兵力,任命太子魏申为大将军,庞涓为副手,发誓要把齐军团灭。
孙膑对田忌说:“魏军向来彪悍,看不起齐军。这次,咱们就好好怂给他们看。”
“庞涓死此树下”
齐军最高指挥部下令:部队进入魏国后,第一天做饭,建造供十万人吃饭的灶台;第二天减为供五万人吃饭的灶台;第三天减为供两万人吃饭的灶台。
庞涓率军狂奔了三天,发现齐军的灶台数量急剧减少,哈哈大笑:“我早就知道齐兵都是胆小鬼,你看看,你看看,才三天,竟然80%当了逃兵。”于是,甩开大部队,率轻兵日夜兼程追击。
这一日,齐军来到马陵(今河南省范县)。这里地势险要、道路狭窄,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
孙膑估计,魏军傍晚时分会赶到马陵,于是,派人将路旁一棵大树刮去树皮,亲手在白树干上写了六个大字:“庞涓死此树下”。又挑选了一万名精锐弩兵埋伏两侧,约定:天黑后看见火光,就万弩齐发。

安排好了一切,孙膑在大树下静静坐了半日:好同学,我等你。
日暮时分,庞涓果然率轻装劲卒赶至马陵。看见路旁的白树干上隐约有字,就命人点起火把,想看个清楚。
结果,峡谷之上万弩俱发。魏军大乱,伤亡惨重。庞涓知道,这次自己是彻底输了,再无翻身之日,于是拔剑自刎。临死前长叹一声:“孙膑,让你小子成名了。”(遂成竖子之名!)

齐军乘胜追击,大破魏军,还俘虏了魏国太子,史称“马陵之战”。从此,中原霸主魏国元气大伤,直接从一线明星沦为过气网红。
马陵道上,看着庞涓的尸体,孙膑沉默良久,捋了捋在风中凌乱的发际线,轻声说道:“好同学,我不怪你,你也别怪我。要怪,就怪这个你死我活的时代吧。”

参考文献:
[1]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刘 向:《战国策》
[3] 司马迁:《史记》
[4] 王夫之:《读通鉴论》
[5] 钱 穆:《国史大纲》
[6] 吕宗力:《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修订版)》
[7] 罗 琨:《中国军事通史》
[8]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9] 王 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