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历史 | 禅让制到世袭制 中国第一个朝代的权力交替过程

01.前言

上一篇文章我们对华夏三皇五帝的传说进行了介绍。这篇文章我们来说说中华民族第一个朝代——夏王朝的历史。

02.夏朝简史

据推算,夏总共经历了17个君主,历时400多年,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000~公元前1600年左右。

历史上把治水的禹归到了夏朝。所以说禹相当于是夏朝的第一位君主。

上一篇提到,尧舜禹之间的传位是禅让制(公天下)。但到了禹这里情况就有所变化了。

据说到了禹该禅让的时候,禹本想把王位禅让给大臣益,但是禹的儿子启能力不凡。同时启又受群臣的拥护爱戴,因此禅让制度,就从禹传位给启这里变成了世袭制(家天下)。

世袭制: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王位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

启步入晚年的时候,他的五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开始了兄弟间的手足相残。

启的小儿子武观对王位非常渴望。为了达成目的,他不惜杀死自己的两个亲生哥哥。

可是武观的阴谋并没有成功,政变遭到了诸侯的镇压,失败后的武观被流放到了东边。

启死后,他的另外一个儿子太康即位。

由于太康贪于享乐,不理政事,导致夏王朝日益衰落,这就给了其余部落可乘之机。

有穷氏有一位叫后羿的人(不是神话后羿射日中的那位),抓住机会赶走了太康,夺走了夏的政权。

不过王位这把交椅似乎有着无穷的魔力和吸引力。

后羿掌权之后也逐渐把政事都交给手下去打理,而自己沉溺于打猎的享乐之中。

后羿有一位叫寒浞[zhuō]的臣子,通过谄媚和投其所好的手段进一步博取了后羿的宠信和信任,寒浞因而手握重权。

不久后,寒浞的野心暴露了出来,他趁后羿打猎的时候将其刺杀,又掠夺走了有穷氏的政权。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身的地位,寒浞开始对夏王朝的旧皇室进行了剿灭和追杀。

不过,大规模清剿很难做到滴水不漏。

夏后氏有一名还未出生的婴儿活了下来,这名幸存者叫少康。

少康长大后,他活着的消息传到了寒浞的耳朵了。寒浞显然不会放过这位夏朝的皇子,便让自己的儿子浇去搜寻追捕少康。

迫于压力,少康不得不四处逃亡,辗转来到了虞国。少康在此处站稳脚步,重新聚集失散在周边的族人,并策划从寒浞手里夺回失去的一切。

事情发展到这里,不难想象少康与寒浞之间必将有一场你死我活的对抗斗争。

为了复仇,少康派出其麾下一名叫女艾的女部下打入浇的内部,以女间谍的身份收集情报。

在女艾的策应下,寒浞的两个儿子遭到少康集团的歼灭。寒浞的势力一步步的被少康集团吞噬。

不久后,少康带兵向寒浞发起最后的进攻,并将其捕杀。少康收复失地,重新建立起夏后氏的政权。

这就是少康中兴的故事。


少康之后,夏朝又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由于直接记载夏的历史文献非常少,关于夏朝的细节我们这篇文章不做过多的介绍。

夏在经历中兴之后,其统治能力上升到了一个新阶段,周围的部落都臣服于夏。

但孔甲即位后,开始了荒淫无术的生活,诸侯逐渐背弃夏王朝。

而到了桀即位时,大部分诸侯已经不再以夏为尊。桀为了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用武力强迫和威胁的手段,掠夺诸侯的资源。

桀也是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位暴君。

走向下坡路的夏王朝,失去了一些其余诸侯的信任和支持,他的统治力出现了裂隙,其暴政也招惹了部分诸侯的不满。其至高的权位宝座也引来了新的挑战者。

在夏王朝的东边有一支名为商的部落,正在首领汤的带领下逐渐壮大起来。

商的壮大显然对夏来说是一个威胁。为了遏制商的发展,桀把汤召唤来,将他囚禁了起来。

据传,商部落的人投其所好,向桀进贡了许多美女和财宝,才把汤给赎回来。

受辱归国的汤,进一步加深了讨伐夏王朝的决心。

为了对桀的统治地位发起挑战,汤一方面动用武力,征讨周边夏王朝的忠实追随者;另一方面,汤也拉拢那些对夏王朝心存不满的部落。

充实商的势力,削减夏的实力,这就是汤采用的手段。

随着夏桀的反复无常以及商汤的日益壮大。

支持商的部落越来越多,约前1600年,汤见时机纯熟,召集自己的众多盟友,宣誓着《汤誓》,列举桀的罪状,为他们的出征做战前的鼓舞和舆论造势。

最终在鸣条之战,夏桀被商汤所率领的部众所击败。商就此推翻了夏的统治,建立了新的王朝秩序。

03.禅让和世袭制度的思考

《史记》中记述尧舜禹之间是通过考察的方式来选举王位的继承人,这是一种礼制的制度。

但是在《竹书纪年》中,却记载着尧舜禹之间是用武力的方式篡夺帝位。

在之后的历史中,也发生了王莽篡汉、曹丕篡汉、司马炎篡魏,这些以禅让的名义,胁迫对方交出政权的历史事件。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去深究尧舜禹之间权力交替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我们只是放眼在一个较长的历史周期去思考远古的历史。

后续我们将持续更新中国各朝历代的历史故事,或许在了解了这些历史过后,正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大家又会有新的理解。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们~

阅读数 3.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