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隋唐二十五:开皇之治

中国在长达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中,有过许多巅峰时刻,后人称为盛世和治世。

治世,指政通人和,社会安定;军事强大,四夷宾服;国富民强,文化蓬勃。

“开皇之治”列治世之册。

“开皇”,为隋文帝杨坚年号。“开皇”,意寓天地间又一个新纪元到来。

历史证明,那是一个蓬勃的时代,不辱此称,杨坚主政间,建立并主导了东亚新秩序,被史学家评为“开皇之治”。

梳理一下,隋文帝何以顺应历史潮流,挥斥方遒,律己而团人,因人而改制,因制而成伟业。

律己之执政风格。勤于政务。唐人评隋文帝:“克己复礼,勤劳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五品以上,引坐论事,宿卫之士,传餮而食,虽性非仁明,亦是励精之主”。唐代官员对杨坚的勤政如此深怀敬意,一言以概之,勤政是真的。

躬行节俭。隋文帝教子:“我闻天道无亲,唯德是兴,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得长久者。”据记载,文帝,食,一荤菜;寝,布幔布帐;行,车轿多修不置新。远奢侈之风,国事减少用度,上行下效,全民守俭;禁浮词华语,朴实政风悄然而霏。

奖廉惩贪。“开皇之治,以赏良吏而成”,对廉政民拥者,授以高位;对贪官污吏,则处以极刑。官员定期述职,中央巡视复议,如有出入,严惩不贷,劣官得以震慑,百姓众星拱北。吸收前朝精华,改良制度。

建立三省六部制。内史省协助皇帝起草、发布诏令,签署大臣奏章,交门下省审议;门下省可对皇帝的诏书提出意见,也可驳回大臣奏章;形成决议后,由尚书省下属六部各司其职,六部为:史部、兵部、礼部、户部、刑部、工部。三省长官同为宰相,掌机密,议国政,互相牵制,共同对皇帝负责,中央集权得以强化。

简化地方行政机构。针对“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之弊,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二级制,减少官吏,缩减开支。州设刺史,县设县令,将所有官吏(包括幕僚)的任免权收至中央,避免本地豪强把持乡里事务,地方得以有效控制。

制定《开皇律》。取消酷刑,除谋反外不再株连九族。允许百姓越级上诉,直到朝廷。地方上不能处决死囚,必须送大理寺复审,再由尚书省呈皇帝裁决。减少了滥施刑罚,草菅人命。此律影响广远。创新官制。首开科举,分科以取士,经考以进用,士子投牒自进,可不经州县推荐,录用寒门学子,打压士族,皇帝掌控能力加强。读书可入仕,学子始苦读,唐初名相房玄龄即为科考胜出者。“科举制”,古今中外,莫不行仿之。后人评:“凭此,可永垂不朽”。

对于武将,立功者,不以官职为赏;而奖金帛,授勋爵,武官不履文职,不担任实职干预朝政。推行均田制。政府将可支配土地分配给平民。私家佃农纷纷摆脱豪宗强族控制,接受政府授田,变成国家佃农,税赋减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财富剧增,奠定了社会全面繁荣的物质基础。

整顿赋役与户籍。隋朝赋役分三类:租(纳粮)、调(缴纺织品)、徭(义务出工)。隋文帝轻徭薄赋,服徭役年龄由18至60岁,调为21至60岁;每年服徭役1个月改为20天;调税减半,满50岁者可用一定数量的丝织品代替徭役,灵活赋役制度。令各州县严格人口普查,画像核对,纠正漏报及谎报年龄者,人口多出164万,纳税人口增多,国家财富与日飞增。

在隋文帝去世时,全国人口有4600多万;再次达此人口,已是唐玄宗时期。置仓积粮。沿漕运水道设置兴洛仓、回洛仓、黎阳仓、含嘉仓等,积蓄大量粮食。遇灾年开仓放粮,救济难民。近年从洛阳发现的含嘉仓遗址中,一粮窖还留有碳化谷子50万斤,可见富庶。

统一货币度量衡。隋文帝统一币制,改用“隋五铢”。统一度量衡,促进文化的统一和经济繁荣。开皇十三年,国库盈,陈陈相因,布匹堆满廊道,库吏求建仓库。

改良府兵制。“寓兵于农”,府兵拥有军籍,同时拥有州县户籍,分有土地。平时生产,每年定时服兵役,战时打仗。军事生产两不误,兵从均田制农民中征点,将领由皇帝临机任命,皇帝直控军队。

重视文教。《隋书儒林传》:“四海九州强学待问之士,靡不毕集焉。不远千里,讲诵之声,道路不绝。中州儒雅之盛,自汉魏以来,一时而已。”杨坚深知“马上得之,不可马上治之”之理,兴办学府,广揽人才,经考入官,天下学子雀跃。

杨坚建国,百废待举,生平节俭,在向民间买书上,花巨资而不皱眉头;遇奇书,收藏者不愿捐卖时,政府出资租回,抄写后完璧归赵。

隋朝的藏书量达到了中国历代藏书量的巅峰,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隋文帝恢复汉姓,拥举汉文化,以文教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汉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仅此举,堪称英主。

“鸿恩大德,前古未比。”“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这是《隋书》里的“开皇之治”,而《隋书》由魏征主编。

西方有书《世界上最有影响的100人》,遴选有中国历史上七位伟人;古代帝王有二,秦始皇和隋文帝。西方尊文帝为“千古一帝”,有价值观取向问题,不妨参考。

《中国通史》:秦始皇创秦制,为汉以后各朝代沿袭;隋文帝创隋制,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秦隋两朝都有巨大贡献,不能因为历史短促,忽视它们在历史上的作用。

难怪突厥要称臣,尊隋文帝为“圣人可汗”。难怪南陈后主陈叔宝也盛赞隋文帝:“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万年书。”盛极必衰。下篇为《隋文帝“自毁长城”》。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数 6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