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各王朝维系其统治的象征物“宝玺”,自秦始皇开始刻制后,历朝或是传承或是重刻,直至清亡都是如此。

符玺制度指的是我国古代关于公文用印与使用凭信等的规定。符也称符节,是我国古代传达命令的凭证及身份的证明。
玺印符节作为重要的凭证,又是权力的象征,因此,历代在保管、使用、发放、制作等方面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宝玺
历史上各王朝维系其统治的象征物“宝玺”,自秦始皇开始刻制后,历朝或是传承或是重刻,直至清亡都是如此。秦始皇创立的宝玺制度被汉高祖刘邦全部继承下来,形成了后来所谓的“秦汉八玺制”,这一制度也贯穿了整个魏晋南北朝和隋,它们不仅继承了秦汉的八玺制,而且连规格、名称、纽式、文字都基本不差。
直到唐朝武则天称帝时,则独出心裁地增加了一方“皇天景命有德者昌”神玺,而将八玺制改为九玺制,同时又将“玺”改为“宝”,从此以后各朝都称“宝”了。
北宋增至十二宝,南宋则是十七宝。明朝增至二十四宝,清朝除交泰殿二十五宝日常使用外,还供奉着“盛京十宝”。
由此可见历朝宝玺的数量是越来越多,而且体积也越来越大,从秦汉的方一寸二到四寸不等、唐朝的方二寸到四寸不等,直到明清的方二寸九到五寸就不等,最大者有宋朝“定命宝”,明朝建文帝的“凝命神宝”。
中国历史上代表其神圣权力的凭信物,就是皇帝的专用的“玺印”。通常只有皇帝的印成为玺或宝玺,皇帝的印章也有公章、私章之分,宝玺属于公章,伴随着李代皇帝的更替相传承。凡是皇帝代表国家发布各种诏书及文告时,皆钤盖宝玺。对皇帝印章的分类、管理和使用,各个朝代都有十分严格的规定。皇权更替的标志,就是宝玺的转移。
符与节
符是政治和军事的凭证信物,它可以用于身份证明,作为出入国境、关卡、军营、要塞的凭证,又可以作为传达命令、调遣兵将的信物。节是君主派出的使节所持的凭信,用于代表君主出征、节制方面、监察、办理重大案件、出使外国等重大事务的证明。历代对符节的发放、使用、保管等,都尽可能制定一套较为完备的管理制度,以保证皇帝诏令和政府的政令文书在承传运转过程中不发生伪冒和泄密,反映出当时文书工作的严谨。

参考文献:
1.《政治学核心概念与理论》,孙林, 黄日涵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9.
2.《政治学核心概念》,[英]海伍德;吴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