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位继承制度的设计缺陷是有商一代存在的最大问题。由于没有预先安排继承次序,王室内部围绕争夺最高权力展开异常激烈的博弈。伴随多次权力更迭,商朝或兴或衰,国家的发展充满各种变数。
文 | 崇山
王位继承制度的设计缺陷是有商一代存在的最大问题。由于没有预先安排继承次序,王室内部围绕争夺最高权力展开异常激烈的博弈。伴随多次权力更迭,商朝或兴或衰,国家的发展充满各种变数。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牧野之战,武王伐纣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以胜利者的姿态返回镐京,却夜不能寐。周公旦不解,询问武王。武王的回答很浅显,说:“天下还没定,我哪有心思睡觉?”(我未定天保,何暇寐?)
周武王伐纣代商,夜不能寐反思商朝灭亡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反思商代权力继承制度的缺陷:商朝没有做好继承设计,父死子继还是兄终弟及,其优先关系并没有界定清楚。这就容易导致近亲血缘参与最高权力争夺,酿成政治悲剧,造成国家动荡。
这正是周朝为什么要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制定宗法制,确立嫡长子的优先继承权,推行分封制梳理王室内部的权力关系。武王临死前,有意安排周公、召公二人作为托孤大臣,辅佐成王,丝毫没有将王位让于周公旦的意思。

商作为夏的诸侯国,在国力壮大之后,逐渐蚕食、威胁夏朝。特别是得到伊尹辅佐之后,成汤一面翦除拥护夏朝的诸侯国,对夏朝的王畿形成战略合围的态势,一面整顿内政,加强统治。
正如《史记·殷本纪》所记录,成汤的统治可谓刚柔并济,既“网开一面”,又大张跶伐,对不听从命令的杀无赦,“女不从誓言,予则帑僇女,无有攸赦”。
与周武王夜不能寐,思考国家长治久安的初衷相似,商汤伐桀之后也着力反思夏朝的灭亡的原因,力图剜剔弊政,使国家走上正途。为此,商汤反复告诫诸侯,要有功于民,切实对百姓做贡献,不能懒政惰政,要节制自制,否则将取消诸侯的爵位。
“不道,毋之在国,女毋我怨。”
意思就是说,你们不给我好好干,不勤政爱民,不为百姓着想做实际贡献,我就会剥夺你们的爵位,不让你们治理一个国家,你们也不要怪我。《史记》记载的四面网开一面的故事,正是强调节制的重要性,这也是某种形式的为政敦告。

但是,商汤主要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入手,却疏忽或没有预见到商朝可能面临的继承困境。根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成汤死后,陆续由其两个儿子掌握政权,但是时间都很短。此后,王位或由弟及,或由子继,并无定规。商朝也在不断的权力更迭中,兴衰无常。
“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单单盘庚,就五次迁都,几乎居无定所,最后才定都于毫,重新巩固政权。盘庚死后,陆续由其两个弟弟小辛、小乙即位,无奈成绩平平,国家毫无起色。帝小乙死后,由其子武丁继承王位。直至殷商灭亡,继承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个国家。
经典佳句:
1、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否;
2、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
3、我生不有命在天乎!